与会各国代表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听取发言。(新华社发)
2016年12月28日,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驻伊斯兰堡营业部负责人(中)和巴方员工讨论工作。2016年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华社发)
2016年3月5日,在肯尼亚马萨比特郡,工程人员在托比—摩亚雷公路施工现场作业。中国在非洲的多个公路、铁路项目在2016年或竣工通车或正在建设,这些项目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新华社发)
2016年12月11日,位于江苏连云港港区的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基地内,大批过境集装箱等待转运。(新华社发)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逆全球化暗流涌动,气候变化课题严峻。尽管历经诸多波折,世界经济依旧砥砺前行,而中国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方面的担当有目共睹。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为世界经济复苏开出“药方”的同时,也对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
共同重建国际金融秩序
美国前财政部长 雅各布·卢
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在G20框架下为恢复国际金融秩序做出了诸多积极反应。例如,我们达成协议,要确保在英国“脱欧”之后共同维持市场的稳定。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经跟我说过,这些共识,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从而共同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贡献。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的贡献有目共睹。
关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讨论,我们必须十分谨慎。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反对保护主义,还应该仔细审视一下为什么保护主义会抬头,怎样让全球化的效益能够更加被广泛享受。如果这个“蛋糕”变得更大,如果每个人都能从中分到一块,就更容易说服他们,全球化是有好处的。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不能只关注短期财务表现,更要考虑长期的健康发展之路。
应该让全球体系对新兴市场更加开放,而亚投行的工作在这方面展现出了积极信号。我们可以建立新机构,而且是高标准机构,这些机构可以通过相互合作来实现全球化的诸多目标。
全球金融体系互联互通,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繁荣和稳定,也能够确保各个国家享受发展和安全。所以在我们回到各自国家之后,我们应该把在这个会议上做出的承诺,确保变成一种可持续的国际机制,并且要告诉民众,这些机制和举措,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具体的影响。
“一带一路”互利共赢
联合国副秘书长 沙姆沙德·阿赫塔尔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众多构想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包括提高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沿线国家资本的能力,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来增加他们的能力。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重大的、根本性的项目。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一个双边倡议,也是一个更加广泛的合作框架;其次,这个倡议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和本地区无缝连接,实现多样化发展;第三,它能降低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成本;第四,倡议也注意到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影响。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对一些走廊建设分析后得出结果:第一,从宏观上来说,“一带一路”倡议将会实现互利双赢,不仅是中国,其他参与国家也都能从中受益;第二,“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经济收益主要取决于如何减少关税和跨国贸易的成分。比如,关税如果下降30%,就能促进中国1.8%的经济增长,相关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会增加5.3%—16.9%不等;第三,2/3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通过互联互通获益,包括相互连接的基础设施、油气管道等,从中亚到南亚再到东亚,都可以通过国家电网连接的项目带来巨大的收益;第四,信息通信技术必须是“一带一路”的关键组成部分。如果把那些偏远的地方连接起来,就可以让农业的现代化来帮助他们弥合农村和城市的差距;最后,互补性、互联的共生效应以及区域一体化,可以推动实现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