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热点观察 > 正文

2016楼市列传:从“飞天”到“伏地”(4)

不仅如此,在11月初短短一周内,杭州、深圳、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再度加码楼市调控政策。11月28日,上海亦宣布进一步收紧住房信贷——对首套房的认定实行“认房又认贷”。同日天津也升级了房贷调控政策。12月21日,嘉善也加入“限购军团”,武汉、郑州则升级了限购政策。

从全国看,从9月底开始的这一轮楼市调控已有超过25座城市出台了50多次楼市调控措施。至此,楼市交易进入“速冻”模式。

张玉良认为,本次调控的本质,是要通过压缩市场成交量和去杠杆,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使房价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并不是要使房价大幅下滑。

“一线城市近年来房价上涨过快、房价过高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是危险的。所以这一次调控很有必要,也非常及时。”万科总裁郁亮如此对上证报表示。

长效之年

2017年楼市会怎样?就调控短期效果而言,多位地产界专家都颇为认可。

易居(中国)企业集团首席执行官丁祖昱表示,目前来看,本轮房价涨势宣告结束。政策面上,未来热点城市的楼市调控持续从紧,并逐步向货币市场蔓延,购房需求将被抑制和延后。明年国家对楼市监管力度加大,供给规模受限,成交规模将锐减。

经济学家马光远近日在某论坛公开演讲时甚至呼吁“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应该减持房产”。他认为中国房价绝对值已经处于高位,按照房价收入比,深圳、上海等地的房价位列全球最贵行列。

短期调整似乎在所难免。但房地产毕竟事关国计民生,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并提出在2017年加快研究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用鲜明的语言定调2017年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房地产市场开出的“药方”也正好回应了今年5月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上关于“房子是给人住的”,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的论断。实际上,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也并非首次提出,早在2013年3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已有所提及。

郁亮表示,建立长效机制是保障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根本途径。长效机制关键应包括以下四点:一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土地多元化供应制度;二是借助轨道交通加快卫星城、城市群的建设;三是发展租赁市场,为新市民提供更多可承受的住房;四是培育新型房地产和不动产服务行业,开发新的投资增长点。

“长效机制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发展不能只靠一时的应急政策,关键要解决内火,完善制度建设。”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和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副会长柴强说,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关键要处理好住房消费和投资、房地产和经济增长、存量房和增量房之间的关系。

在东方房地产学院常务副院长华伟看来,房地产政策的制定应该是一个组合,房地产调控的手段也应该是多元的。因此,只有在国家各部委之间建立一个跨部门的协调机制,房地产的长效机制才有望真正建立。

《易经》乾卦对事物发展阶段的概括似乎颇能印证2016年中国楼市的走向,从价格猛涨的“飞龙在天”,发展到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的“亢龙有悔”,2017年将进入“群龙无首”境界,何为群龙无首?用现代话语说,就是回归理性、回归本源。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地王   楼市泡沫   房企   2016楼市列传   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