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政策解读 > 正文

上海楼市新政“半月谈”:最受伤的是刚需?(2)

交易现状调查:

置换搁浅,“老破小”抛盘减少

“11·28”新政落地后,记者采访了数位意向购房者,了解到因新政搁置意向的不在少数。“以往围绕户口调控的限购原则其实是剔除了一小部分竞争买家,一旦房东看中了置换房源就可能降价抛掉,现在已经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变相压缩了房东换房的资格,价格链下游的房子就算能高价抛掉,也换不了上游房。”外企销售组主管朱鸣鸣告诉记者,三年前曾入手一套有着20年房龄的“老破小”作为小夫妻的过渡婚房,原计划等年终奖到手后,趁着年底淡季淘金换房,如今恐怕只能选择“持房过冬”。

服务于一家通信运营商IT部门的李真也为此黯然神伤。“当时因为总价限制,只能暂时贷款买了一套3.4米层高的迷你房搭建成上下两层来‘蜗居’,现在小生命快要诞生了,爬扶梯不方便,这套房卖掉也就200万,就算改善成普通住宅首付比例也要五成,而400万要在我们的生活圈半径买两房是绝对不现实的。”

相比这些已经有安身之所的潜在购房者,本身就是中介一员的陈显处境更加尴尬,由于“出道”较晚,他缺席了2009年的那波“大行情”,2015年下半年不错的“收成”才让他攒足了第一桶金。“‘3·25沪九条’以后我被限购了,想着房价还要涨,就先去老家省城‘帮忙’去库存,在郑州新城贷款买了一套三房,谁知道就此错过了在上海高杠杆买首套房的机会。”

上海还是老家?这道原本可以双收的题目成了必须择其一的难题,而新政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更让包括这些人在内的“刚需”受到负面影响。不少中介都对记者反映,原本成交最活跃、流动性堪比现金的“老破小”在“11·28”新政后的抛盘明显变少,许多房东选择撤销挂牌,捂盘不动,而本身“刚需”人群就是“老破小”的主要消费对象。

“房东的心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七成首付是天价的背景下,既然卖掉一套等同于失去了一个‘购房资格’,很多认为通胀大环境不会改的房东宁可选择长期持有。”在“成交量大区”闵行深耕10年的资深中介罗淼对记者解释道。在他看来,因为供应锐减,所以“老破小”的价格依然坚挺。

根据罗淼的测算,原本“老破小”与大房子的价值比例大约在50%~60%之间,也就是说,改善型人群有50%~60%的资金是来自抛售“老破小”,如今“老破小”抛盘的萎靡传导到价格链的上游,“新政以后,我手上已经有三个单子‘飞了’,全部都是买家违约,政策坚持时间一长,二手豪宅可能滞销。”

一二手房现价格倒挂,

新房批量打折入市

就在有悲观论调称“年底上海没有二手房市场”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相比二手市场的冰封,一手房市场反而出现了热火朝天的景象。就在新政颁布后的第5天,位于宝山杨行板块的招商花园城开盘,从9点15分开始摇号,到14点左右,推出的200多套公寓及50多套叠加别墅在5小时内全部售罄。

“买家的心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为‘11·28’新政相当于只给了每个购房者一个机会从银行拿到高比例贷款买房,那不如一步到位,不再考虑先买不够满意的‘过渡房’。”罗淼对记者表示。

另一方面,背负着巨大还贷压力的开发商也不可能像二手房房东那样淡定地“持房过冬”,所以“打折入市”使一手房的性价比大增。12月12日,在线购房互动平台“一房一万”发布调研显示,最近主要开盘项目都较周边标杆二手盘拥有价格优势,看来开发商“低价甩”已然成常态。

根据调研数据,招商花园城备案价格为叠加别墅4.3万元~6.0万元/平方米,公寓3.7万元~4.7万元/平方米,而杨行板块内目前最高售价的二手房禄德嘉苑距其仅仅300米,今年成交39套,成交最高价4.8万元/平方米,现在挂牌价为5万元/平方米,新盘相当于打了9折。

位于奉贤海湾板块的绿地香溢更是相比距离600米的二手房招商海廷打出了高达8折的折扣。据悉,前者备案价格1.7万元~1.9万元/平方米,后者今年最高成交价是2.4万元/平方米,如今挂牌价多在2.9万元/平方米左右。

无独有偶,位于松江车墩的金地JIMU积木和位于青浦朱家角的中骏雍景湾两个楼盘也给出了相当于8折的优惠。其中,中骏雍景湾附近的楼盘绿洲江南园今年最高成交价达到4.5万元/平方米,而中骏雍景湾的备案价只有3.5万元~3.6万元/平方米;而备案价2.2万元~2.7万元/平方米的金地JIMU积木附近的热门二手盘同润玫瑰芳苑普遍挂牌价3.5万元/平方米。

不止一家开发商营销团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新房性价比的凸显是为了迎合客户情绪,加快去化的速度。记者从网上房地产数据看到,12月第一周入市的4个项目推出房源共计752套,第二周7个项目推出房源1563套,新政后第二周,楼市供应不降反增,但从环线分布看均位于外环外,且都是小户型。

值得一提的是,购房者并未因为“11·28”新政熄灭热情,而只是将原先对于市区“老破小”的热情转嫁到了这些“远郊小户型”上。“一房一万”数据显示,新政后推出的主要一手盘多数售出70%以上。

而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在这次新政中首当其冲的恐怕还是刚需人群。记者注意到,总价在300万~500万之间的新盘客户在新政发布后的折损率最高,比如总价450万~580万的上坤樾城、总价400万~500万的新城盛世、总价350万~370万的禹洲丁香里、总价300万~350万的佳兆业君汇上品,以及总价270万~400万的南桥碧桂园,“一房一万”统计的客户折损率都达到了50%以上。

相比之下,原本就占据着更优质客户的“上游”项目并没有受到太大打击,楼市“马太效应”似乎仍在加剧。总价500万~800万的楼盘中,新政前后客户折损率约为30%,而总价1200万~2000万的尚海湾客户折损率仅为10%。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劳佳迪丨上海报道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半月谈   上海楼市新政   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