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时事洞察 > 正文

9亿多选民参选 中国新型民主制度获世界认可(2)

在现场,有一辆鄂字牌照的出租车。车主叫石光学,在湖北宜昌跑出租。一天前,他开了4个多小时的车专程回来投票,投完票后,还要赶回宜昌。来回奔波只为了“能够亲手行使权力”。

“县、乡是中国行政体系的末端或者基层,这两级是人大制度权力的最初来源。中国领导层对这两级选举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郑永年说。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古等壮寨,一名壮族选民在填写选票。庞革平 龙林智摄

60多年制度不断完善

17张选民证,张张崭新如初。这是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94岁老人窦宇宏跨越半个世纪的珍藏。

第一次选举,窦宇宏毕生难忘。

那是1953年12月25日。提前10多天,街道干部上门发选民证。“喏,就是这张。”老人挑出纸质呈暗黄色的一张,上面用繁体字记录着选举人姓名、性别、年龄等事项。

“什么是民主选举?”当时的窦宇宏一头雾水。选举当天中午,他到附近冰窖口胡同一处平房里投了票。

63年后的2016年11月15日,窦宇宏在家人的搀扶下,再次参加了投票选举。如今,他对民主选举早已有了深刻体会。他说,“如果老天爷让我多活几年,我还会参加下一次选举。这是我的公民权利,也是义务。”

窦宇宏与17张选票,见证了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而选举是民主制度的基础环节。1953年2月11日,中国第一部选举法诞生,中国的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由此确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选举制度经历了3个历史性跨越:一、1979年选举法修订,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由乡镇扩大到县一级;二、同是1979年选举法修订,将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三、2010年,选举法再次修订,从城乡按不同人口比例改为按相同人口比例产生人大代表,全面实现了选举权的平等。

1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显示,在当选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987名代表中,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有401人,占代表总数的13.42%;妇女代表699人,占代表总数的23.4%;少数民族代表409人,占代表总数的13.69%。

制度在革新,细节也在完善。今年,上海市为了动员选民参选,首次制作了换届选举微动漫,拍摄了公益宣传片和基层代表履职风采电视专题片,借助微信、楼宇电子屏、移动电视等新媒体滚动播放。

60多年来,中国的民主制度除了逐步增强平等性外,在保证公平、公正方面也进行了不断探索。本次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尤为严格。11月15日,习近平在参加北京市区人大代表的选举投票时强调,要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监督,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确保选举工作风清气正。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选民   制度   新型民主   民主制度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