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中国公众的政治参与观念调查报告(2016)(5)

核心提示: 目前,我国仍在积极培育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公众对于与个人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的参与意愿最强,而对于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公共事务,则参与意识较为欠缺。因此,对于政府来说,要通过动员公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培养政治参与观念,增强主体意识;对于公众来说,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提高政治参与技巧,积累政治参与经验。

当前,为了国家能够更好的发展,为了能够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公民,不仅需要国家完成顶层设计,也需要公民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更进一步激发了公众的政治感。网络民意越来越受到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网络政治参与也成为普通公众了解国家大事、进行社会监督、维护自身权利的有效途径。

本次调查还发现,我国公众的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相对于学历较低、收入较低的民众,学历较高、收入较高民众的网络政治参与意识更强。正是因为网络可以将民众的意愿随时随地向他人传递,所以民众才会积极地在网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希望借助网络来赢得他人或者政府的关注和认同。

网络围观现象不容忽视,部分公众网络政治参与与现实脱节

对于网络平台上的一些突发公共事件(如遭遇强拆、断案不公、贿选等),93.1%的公众会加以浏览、关注,可见,网络围观现象在我国公民中普遍存在。其中,有34.5%的受访公众选择转载此新闻或者积极跟帖、参与讨论,表现出更为积极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在本次调查中,一些受访公众表示参与“网络围观”最主要的目的,是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看法。在他们看来,“作为社会人,每个人都有对公共事件发言的权利。在网络围观时发帖、跟帖、转发,哪怕只回复一个‘顶’字,都是在发表意见,行使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网络政治参与较为积极的民众中,有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参与的认同感较弱,如,网络政治参与积极者中,有34.7%的受访公众认为“公开选举没有实质意义,只是一种形式”。这些人对现有的政治体系认同感不足,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参与较为消极,表现出一种政治冷漠,但是在网络上他们则会不断发帖、跟帖、批评社会、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诉求。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可以使公民对于政治利益的表达和诉求更加自由,网络舆论可以对公共突发事件进行持续监督以促进问题的尽快解决。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发言具有匿名性,这种去个体化的言语表达容易引发更为极端的言语暴力行为出现,从而引发群体极化现象。如果负面的网络情绪持续发酵又得不到有效管控,将会影响社会稳定。

影响我国公众政治参与的因素:政治效能感

政治效能感是指公民认为自己能够对政府产生影响的感觉,是一种个人认为自己的政治行动对政治过程能够产生政治影响力的感觉。换言之,一个人的政治效能感越高,其政治活动中的获得感就越高,也就越能感受到自己的政治行为对于政治过程的影响力。

对于我国公众的政治效能感我们也进行了调查,并将政治效能感转化为百分制,分值在0~100分之间,50分为临界点,高于50分,则可认为公众的政治效能感较强,低于50分则相反。结果发现,我国公众的政治效能感得分为52.0分,说明我国公众具有一定的政治效能感,同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公众政治效能感受到性别、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的影响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公众的政治效能感受到个人特质的影响。首先,本次受访男性的政治效能感要高于女性。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的经济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但是其对政治生活的参与还远不如男性。其次,受教育程度影响个体的政治效能感。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政治效能感越强。本次调查显示,学历越高,其对于最近国家和社会发生的大事了解程度也就越高。由此可见,受教育程度高的个体其政治活动的卷入度要更高,他们更关心政治,在政治活动中的参与度更高,从而更有可能在政治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关注与回馈。最后,党员的政治效能感要高于非党员。在我国,党员要比非党员更容易参加到政治生活中。同时,对政治活动感兴趣的个体其入党意愿也更强。

在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男性在政治知识掌握和政治参与程度上均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在拥有不同教育背景和地域分布的女性群体中,政治知识和政治参与的分布也极为不平衡。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两性之间的政治知识和政治参与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近年来,中国的城市职业女性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较强的性别平等意识,努力消除男女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不平等。她们开始展现出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

在制度方面,当前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旨在鼓励更多的党外人士参与到政治生活中,而使其获得更多的政治效能感也是我国现代治理体系进步的重要考量。

政治效能感是影响我国公众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

我们将政治效能和参与公共事务意识、参与投票意识和参与选举意识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政治效能与政治参与的三个维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典型相关系数(见图7)。

Image 8

政治效能感的形成取决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环境、政治制度和个体的亲身体验,政治效能感强的人自然会有更多的政治参与;反过来,政治参与及其带来的结果会对政治效能感产生进一步的影响。随着政治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公众能够参与到社区或日常生活的政府决策中去,有机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政治选举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政见。而村民自治更是广大村民直接参与到当地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当公众支持的候选人最终成功当选时,他们会认为直接的投票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政治活动,从而及大地提升了其政治效能感。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调查报告   中国   公众   观念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