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评论 > 正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去产能有自己的节奏(2)

由此可见,去产能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含压减原有过剩产能,还包括原有产能改造升级、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即便单纯以压减产能数量来看,今年1—5月份我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8.4%,粗钢产量下降1.4%,中国去产能的步伐也算不上慢。

事实上,产能过剩行业在“去旧”的同时也在发力“育新”。例如,近两年来,海内外页岩气领域用户对高强连续油管需求量快速增长,但该油管生产工艺复杂,对生产控制的要求很高,国内外鲜有钢厂能够生产。对此,宝钢集团针对用户需求,创新冶金方案和工艺技术,在实验室多轮试验基础上,成功试制出超高强连续油管用钢CT130,及时抢占了这一市场。

“去产能应尤其重视发挥市场作用。政府在稳增长时也需要注意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和经济效益,不能盲目上项目,让过剩产能企业形成依赖。长期来看,政府还是要把更多精力放到科技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教育质量提升等人力资本建设上来。”曹建海提醒。

社会民生要托底

如果把去产能比作中国在经济转型道路上的一个弯道,那么速度太慢会影响转型进展,速度太快就可能危及行车安全,车子开不稳也将有损乘客的感受。

专家指出,过剩产能企业不仅去产能压力大,且其中不少国企用人制度又相对死板,因此妥善安置好原有职工、做好社会民生的托底工作,亦是保证去产能不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关键。

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看来,虽然这次去产能需要安置的员工并不会像1998年那么多,但难度依然很大。曾湘泉指出,如果一个企业一次性裁员成千上万人,这些职工涌到社会上之后议价的能力就会下降,必然会形成收入和心理的落差。因此,分区域、分行业、逐步来释放失业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操作上,政府应出台有效的就业服务措施,如加大就业市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投入、启动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程、制定困难企业和员工再就业优惠的税收政策等。

根据人社部估算,煤炭、钢铁两个行业化解产能的过程中将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可喜的是,不少企业也在职工安置上下足了功夫。例如,杭钢为每位分流职工提供了内退、解除劳动合同、自主创业、服务输出等12个选项,这些分流安置渠道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相对平衡,避免职工选择渠道单一和利益受损。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