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时事洞察 > 正文

医疗改革:回顾2015 期待2016迈向新征程(2)

 四、互联网医疗火热发展

2015年互联网医疗突然变得炙手可热,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互联网医疗可使医疗资源分配“智能化”,在医保控费、节约成本、医生流动、处方流动及分级诊疗等领域发挥作用,已涵盖寻医问药、健康管家、网络诊疗、医生工具、健康感知、资源平台等方面。

2015年2月11日,百度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共同举办了主题为“走进新医改见证新未来”的战略合作发布会,双方联合发布的新医改宣传平台正式上线。据悉,该平台主要通过百度健康、百度百科、百度知道三大平台进行展示,旨在将难以理解的新医改内容简单明了地介绍给老百姓。同时,这也是全国首个权威的新医改宣传平台;2015年末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成立,随着其第一张电子处方的开出使互联网医疗再一次成为医疗界的焦点。

五、互联网或将先行作用力于医保控费、分级诊疗及多点执业等领域

互联网医疗热度,2016年仍将延续。庄一强表示,互联网医疗是趋势,但在未来1、2年内,将会因为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而出现整合,对互联网医疗的“疯狂投资”也将会渐趋冷静。但互联网可先在医保控费、分级诊疗及医生多点执业的推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互联网对于医保的自身管理具有很大的提升,通过智能化手段,弥补医保经办力量与监管能力的不足,突破医保既往管理瓶颈,提高医保成本控制、风险筛查与业务监管效率,减少医保基金的浪费。

在分级诊疗中,打破医院间壁垒,消除不同级医院间“信息”孤岛现象是关键,而“互联网+医疗”最大的优势即为能将医生与患者的需求进行精确匹配,通过互联网实现“点对点”的传播,让大医院医生发现疑难杂症病人,让不同病人的需求得到精确满足,促进分级诊疗及医患关系的真正和谐,如乌镇互联网医院,但仍需消除多点执业阻碍。

多点执业政策在2015年初出台后,曾令诸如“轻问诊”模式的移动医疗企业跃跃欲试,多地出台政策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希望缓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然而现实却依旧“骨感”,医生并未能打破体制的束缚。北京市朝阳医院相关领导此前就曾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医院内并未收到医生多点执业的请求。要想多点执业真正落地,还需在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上发力。但仍需注意网络医疗领域监管相关政策的跟上。

六、医疗服务价格逐步上升

自李克强在2014年11月提出“药价要下来,服务要上去,医保要保住”以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整体呈现出以“降低药价”为主的推进方向。在医疗服务价格提升方面,尽管内蒙古、合肥、天津等部分省市曾提出将“规范和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5年底的国家发改委年终工作会议提出的“放开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仍被视作是国家层面发声的信号。那么放开部分医疗服务定价能否率先给对应科室的医生和患者带来实惠?这取决于“公立医院的定价走向”和“医保支付方式的调整方向”。

假如公立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疗服务定价调整幅度有限、步调相对后延,可能会促进优秀的医疗资源向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方流动,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医生的实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来患者的流动,但对那些对价格敏感或者对报销方式便捷性有要求的患者来说,这将成为无形的阻力;而假如公立医院服务定价调整幅度与民营医院相同,“医生实惠”将得到普遍的实现,但患者医疗费用降低的整体目标则需要多方面、更大力度的协调。

在这个过程中,医保支付方式的配套调整将成为“患者实惠”能否真正获得关键。当前,人社部宣布取消“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审查”和“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审查”的“两定”资格审查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内容是,如何设计出符合患者利益的保险产品,如何建立与医疗机构及药品器械提供商的谈判机制,最终实现上述治疗领域的“三医联动”。

以此观之,“患者实惠”在短期之内并不会出现,而借此机会探索一条多方共赢的新医疗模式显得更为重要。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医疗改革   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