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学术人生 > 正文

陈忠实自述:我只有中学文化,为何走上文学路

11

4月29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在西安去世

4月29日7时40分左右,著名作家陈忠实不幸因病去世,享年73岁。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最为人熟悉的是他的代表作《白鹿原》。这部问世于1992年的长篇巨著,以其厚重悲怆的现实主义风格,被誉为“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幅斑斓多彩又触目惊心的中国农村画卷”,是当代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1997年,《白鹿原》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先后被改编成话剧、秦腔、舞剧、连环画等多种艺术样式。

而对于出生于农民家庭的陈忠实来说,他的文学之路走得也比平常人艰难些:上初中之后才读到第一本小说、高考落榜之后只能选择当农民。但这一切并没有泯灭他心中的文学之路,直到《白鹿原》的问世。

在陈老先生逝世之际,思客特此刊发陈忠实先生自述《我的文学生涯》,向这位将生命献给他深爱着的土地的著名作家致敬。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上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这时候的赵树理在我心目中已经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我人生历程中所发生的第一次崇拜就在这时候,他是赵树理。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我这一生的全部有幸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始的。

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我的精神里似乎注入了一种强烈的激素,跃跃欲成一番事业了。

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人要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的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而我面对的现实是:高考落第。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似乎别无选择。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

12

图为陈忠实代表作《白鹿原》。

结果呢?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为了避免太多的讽刺和嘲笑对我平白无故带来的心理上的伤害,我使自己的学习进入秘密状态,与一般不搞文学的人绝口不谈文学创作的事,每被问及,只是淡然回避,或转移话题。即使是我父亲也不例外。

我发表的第一篇习作是散文《夜过流沙沟》,一九六五年初刊载于《西安晚报》副刊上。第一篇作品的发表,首先使我从自卑的痛苦折磨中站立起来,自信第一次击败了自卑。我仍然相信我不会成为大手笔,但作为追求,我第一次可以向社会发表我的哪怕是十分微不足道的声音了。我确信契诃夫的话:“大狗小狗都要叫,就按上帝给它的嗓子叫好了。”我不敢确信自己会是一个大“狗”,但起码是一个“狗”了!反正我开始叫了!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陈忠实   文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