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新思想 > 权威解读 > 正文

新闻舆论工作的 “航标”“灯塔”和“指南”(3)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黄楚新研究员

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抢占舆论制高点,发挥党媒在新闻舆论中的领导作用

深圳特区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您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您认为应该怎样通过体制机制理念改革创新,以进一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抢占舆论制高点,发挥党媒在新闻舆论中的领导作用?

黄楚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的要求,抢占舆论制高点,发挥党媒在新闻舆论中的领导作用。首先要以理念革新为先锋,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在构建新格局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尤其是党媒应当首先担起责任,不断培养互联网思维,以服务用户为核心,在内容生产、表达方式等多方面推进网络化。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新传播技术,实现个性化推送,提高用户体验,也要“转作风改文风”,贴近人民群众,采用更加“接地气”的方式,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读”的传播环境与格局。

其次要以技术驱动为支撑,为媒体融合新形势助力。传统媒体尤其是党媒要敢于、乐于、勇于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信息采集、生产、加工、存储和发布等多个程序的融合。如新华社在2015年11月推出机器人“快笔小新”采写新闻稿。再如今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纷纷采用虚拟现实视频,360度无死角观察会场,让人耳目一新。这种对新技术的积极态度,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新的感官体验,也为其赢得了不少的关注。

再者以体制改革为动力,打造新型传播产业链。媒体融合发展不仅需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更需要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传统媒体包括党媒要切实进行组织结构革新,适应市场化机制,利用市场配置,吸引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进入媒体融合的改革发展中,整合媒体资源。同时,借助体制改革,媒体要采用更为灵活的激励机制,积极为新闻工作者解决后顾之忧。

黄楚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室主任,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博士。主要著作有《新媒体:融合与发展》、《嬗变与重构:中国IPTV发展现状与走势》、《新媒介素养》、《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等。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写作》、《现代传播》、《新闻战线》等杂志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转载。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