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响中国 > 正文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的逻辑支撑(2)

减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但不是全部特征

虽然中国经济不存在发生“硬/软着陆”的前提,但中国经济确实减速了,那又怎么解释呢?

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判断6.9%这个速度是高是低,并不是看它的数学意义上的绝对值,就好象说一个商品的价格贵不贵,并不是看价格绝对数字的高低,而主要是看它是否偏离价值以及偏离程度与市场供需的关系。经济中的实际增长率高低,也主要是看它是否偏离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偏离的程度与宏观调控的关系。那么什么是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呢?简单说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资源要素的利用强度及其效率。过去增长速度高主要是因为潜在增长率高,现在,资源要素利用的强度不可能那么高了,利用效率也弱化了,新的要素正在培育,还没有完全形成新的增长动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从过去的8%以上降低到6%-7%左右,这是经济的客观规律。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达到6.9%,不仅与潜在增长率相适应,而且处于其高端。因此我们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需要再追求过去的高速度增长。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其经济学的机理是:

首先,要素和资源供给的增长速度发生了减速性变化。中国经济过去长期依靠的廉价的劳动力充分供给已经并继续发生变化。从2012年开始,中国16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开始下降。同时,城镇化增速减缓,呈现出减速的趋势。

其次,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工业化使资源和劳动力从农业转向第二产业,现在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资源和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第二产业。但是,当下中国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存的现象十分突出,当资源和劳动力转向第三产业时,虽然可以增加就业,但未必能够提高经济效率,因为传统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并不比制造业高,因此这几年在中国出现了经济增长下行,但就业稳定和工资水平上涨的现象,原因就是因为大量传统服务业吸引了劳动力,解决了就业和工资,但并没有使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很多的结果。这种趋势性的变化是客观必然的,并不值得我们恐慌,我们也不可能再依靠过去那种短期刺激需求的措施使经济再恢复到旧常态去。经济增长减速虽然是新常态的一个必然逻辑,但并不是经济新常态的所有现象和发展的全部内容。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中国经济   新常态   硬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