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理论 > 正文

国企改革深层破冰时与势分析(2)

国企深层改革的目标格局

国企改革最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格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实现国有资本投资,参与经营,但不是国企经济,而是类似于国营事业单位。社会主体以民营经济为主,国家可以持续投资,参股,不断壮大增长,甚至控制全国大部分的公共事业单位,但是企业仍然是民企性质。资本运作,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创造力,发挥国有资本的支撑能力,而以市场经济为主导。

第二,减少国企专营性经济活动、私权排他的权益交易、特殊经营的限制,逐步市场化,通过市场规律以公司方式经营,从而淡化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界限。让民营企业渗透到各行各业,特别是能源、出版、通讯等行业,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的活力,激活国企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企业在竞争中成长,优胜劣汰。

第三,完全放开私权经济、经营性商业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价行为,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应该让企业享有平等的权利,去同需求方、同业竞争者进行竞价,从而淡化政府定价、收费的管理权限,实现真正的市场化价格,对价格管制、固定收费标准等进行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控制的能源、医疗、通讯行业,应该更多的是通过可以调控的竞价过程来实现,由政府主导的第三方平台制定竞拍、询价机制,从而摆脱传统的“计划价格”。

第四,建立利益制衡机制,通过社会和舆论的监督机制,对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进行公开、透明的市场交易,让民营经济体不断繁荣,成为经济支撑,进而完善社会补偿机制,实现真正的全民持股。英国国企改革中,就充分发挥了私有化的作用,改革了国内2/3的国企,普通民众成为国企最大的购买者,也成为最大的收益群体。持股人数由原来的10%上升到25%,以至于每5个英国人中就有一名是股东。而缺乏了有效的监督机制,很多国有企业最后沦入寡头手中,而让大众沦为改革的“牺牲品”。

国企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转型进度。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要滞后于工业化,从而存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未来5~10年从东部向西部,将会在全国形成一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城市群,这改变了过去城市建设以工业为主的局面。相应,现代化的城市对工业的依赖在不断下降,而环保、资源等各种限制,倒逼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则更有助于城市发展、就业、创造活力。国有企业作为国内经济支柱产业,对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国企改革顺应政府转型趋势。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向服务型职能转变,这也将是未来政府工作的重点。政府职能转变必然要对国有企业股权、经营方式等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既要实现政府职能的合理转型,又要处理好国有资产、国有企业良性发展,因此,强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政府转型的必要条件。反过来,国有企业改革得当,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满足老百姓期望,得到大众的认可,合理解决国企员工就业、养老、医疗等问题,解决好公益性和盈利性国企之间的平衡关系,解决好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那么对政府职能转变也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国企改革符合当下经济发展形势。我国经济正处在一场新的大变局中,金融初具“系统重要性”,资本市场逐渐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而在这样的趋势影响下,国企改革的方向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地方国企改革将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将从国有企业为核心向实体经济建设新阶段迈进。同时,科技的创新也正在引起国家与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其中发展绿色经济,促生出了一系列的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开发与使用。为了顺应绿色经济趋势,国企改革也在进行着相应的变化,比如汽车制造业,为了更好地引进和开发符合上述理念的汽车制造技术,就必须抛开旧理念,提倡创新,并引进新的企业管理人才与技术型人才,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内部与外部的双向改革,其中不仅包括了企业的管理体制的改革。

通过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使我国企业的技术产业革新与潜力发掘得到有效的促进;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得到提高;企业亏损减少、企业盈利扩大;企业活力、竞争力和在经济活动中的生存能力变得更高。除此之外,强力推行国企改革更有利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促进宏观经济运行的整体改善。

从上述文章分析可以看出,强力推进国企改革是符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趋势的。虽然国企改革近30年,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与阻碍,改革自然不会一帆风顺,这也正是我党和我国在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中所坚持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所在。

在2016年新一轮的改革任务中,国企改革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相对的,在迎接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也会迎来新的机遇,这就要求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针对企业的深化改革,还要求在改革的同时结合现今的新形势,做到与时俱进,将创新精神与改革相互融合,让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来自国内外经济竞争中的各种挑战,才能够在科技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成就和有助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的新经验。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责编 /张蕾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国企改革   深层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