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理论 > 正文

国企改革深层破冰时与势分析

【摘要】面对我国二次改革的浪潮、双创、“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形势,国企改革应当如何把握,面临机遇与挑战如何破冰,这成为关系我国未来经济走向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国企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全面市场化过程中国有“僵尸企业”的留存。因此,能否有效地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二次改革 双创 中国制造2025 国企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国企改革经过三十多个年头,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全面市场化阶段,这头笨重的“大象”已经站到了改革舞台的最前沿,无论是缓慢的转身、踱步,还是优雅的倒立表演,都到了关键时刻,众目睽睽,期待已久。而当前,我国“二次改革”推进期,“双创”背景下,全球经济形势放缓,WTO经贸协定向能源、通讯、交通运输、金融、出版等深层开放的形势下,国企在我国经济中要何去何从,如何应对,已经成为一个“功在当下”的问题。

国企改革所面临的社会契机

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已经开始,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去杠杆化、提升储蓄率、消费萎缩、进口减少,还是持续的经济低迷,对全球市场来说都是一个考验。而对我国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不得不面对全球科技创新密集时代和低碳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而过去“大进大出”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二次改革”是经济转型重要时刻。党的十八大之后,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我国“二次改革”重要的时间点。其中,全面推进小康、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成为“二次改革”的推动力。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经济快速增长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工业产能都处于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过去粗放型的经济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发展。如何让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摆脱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艰难、城市化进程受阻、社会矛盾凸显、经济长期停滞等问题,需要对中国经济进行“大手术”。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一直占有较大比重,从能源到通讯,从出版到交通运输,占据了我国经济市场中很多重要的行业。那么,“二次改革”过程中,国企改革很显然就备受关注,成为重点,这也成为了国企发展的重要时间点。

“双创”是新经济时期的起点。创业与创新是面向全球经济知识密集型时期和环境生态发展时期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对现有工业模式、生产方式的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摆脱过去单一的生产方式,提高科技含量,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对环境的破坏,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爆发点。2015年,参与“双创”活动的市场主体每天增加1万家以上,对现有社会经济方式造成了很大改变,创业者们通过“互联网+”改造出行、酒店、餐饮等各个行业,这让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0%,服务业比重接近50%,高技术产业增速超过10%。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年均增长速度约为GDP增速的两倍,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互联网+”,带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3D打印等新技术发展,加快“中国制造2025”产业换代。

当前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1978年以来,国企改革经历了五个阶段,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利改税、经营承包到股份制、全面市场化,国企改革方向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前,我国国企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全面市场化过程中国有“僵尸企业”的留存。

2015年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要求央企“提质增效升级”。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再次将焦点对准“僵尸企业”。并表示对于“僵尸企业”将坚持分类处置,积极推动兼并重组,强化管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可见针对现有问题,“僵尸企业”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大众的关注了。“僵尸企业”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竞争力差。根据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经营情况来看,多数国有企业在经营与建设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规模,这大大削弱了很多国企的国际竞争力。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很好地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竞争和销售,那么它即便是拥有非常丰富的资产与人才,也是无法继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存活下来。虽然这些国有企业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但是这些国有企业如果一直存在下去,将造成我国的国有资产流失,不仅会成为国企改革中难以去除的毒瘤,还会阻碍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没有更加有效的考核机制,导致企业型人才的缺乏与技术型人才的流失,并使企业无法进行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企业改革与技术领域创新,从而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再次提高,进而失去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体制问题。这也成为真正阻碍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国有企业的政治体制改革无法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多数的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深化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无法进一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导致了整个企业的整体改革受到影响,致使了上述问题在不同程度上的出现。

国有企业涉及工业、能源、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国有企业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的强弱,同时也是带动其他企业发展的引导者。因此,能否有效地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就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针对国企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意见

随着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结合现有市场经济理念,本文从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完善国企薪酬激励、加快国企兼并重组等方面提几点措施和意见。

一是加快分类处理、兼并重组。针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对“僵尸企业”进行必要的分类处置,分成商业性企业和公益性企业,进而兼并重组,使企业重新恢复生机。从2009年的经济普查数据来看,采掘业、电力系统、现代服务业、基础性公共服务行业中国有企业占产业总资本比重高达50%以上,在石油开采、加工航空工业中国有企业占比高达70%,新闻出版业占比高达95.71%,这说明国有企业在基础性产业和服务业中是有较强的控制力和市场占有额。对这些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发挥市场活力,深化改革,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产业的发展。而那些经过兼并重组之后的企业,其中资源也会得到进一步地整合,并且重组后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这样企业的赢利效果也会随之提升,资源的分配处理也会变得更加合理,可以说完成企业的兼并重组是我国强力推进企业改革的基础目标。然而仅仅只是进行“僵尸企业”的改革显然是不能满足国企体制改革的要求的,还需要针对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和关于权利清单等领域的深化改革。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国企改革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实现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趋势下的改革,就必须要加快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使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与生存能力。

二是推进混合所有制。在进行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我国也在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而推行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是有利于国有资产存量增加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我国在推进混合所有制为实现政企分离创造了条件,也为我国资金的大规模聚合运作以及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创造了条件,更加有利于我国的国有企业的体制转型。根据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企业并没有一个有效的市场约束力束缚,并且在企业内部也没有盈亏责任的概念,除此之外,企业也没有产权和责任方面的相关认识,这些方面的缺乏,大大制约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又由于国有企业受到在体制上的单一性的约束,导致企业的资本管理使用权限属于国家,而企业在整个的运营过程中,也仅仅只是国家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一个附属品,不具备生产供给销售的决定权。所以,我国国有企业如果要跟上现代经济的发展速度,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有关于自主性的改革,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变为竞争力主题,并在未来的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间接地提高其他企业的盈利,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完善薪酬激励制度。在新的国企改革大方向的影响下,国企在薪酬改革方面也在适时地变化。按照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国有企业要想更好地吸纳人才,促进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与更好地进行企业发展,就需要对薪酬体系进行改革,而根据现今的有关国企改革新方案来看,我国正在加快有关国企薪酬方面的体系与机制改革,这也预示着在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有关企业员工拥有企业股份的国企薪酬激励机制改革方案的制度与出台。而有关于国企薪酬方面改革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关系到我国国有企业在接下来经济建设与国际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提升,还关系到我国国企员工在国企工作中的切身利益。

四是创新变革产业升级。目前,全球都在倡导低碳经济,绿色环保。传统国有企业,特别是重工业,依然是高能耗、重污染,与整体社会发展趋势相背离。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我国也将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作为重要内容。低碳经济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环境保护,而是未来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需要生产方式的转变。国企改革应充分考虑到今后长期发展现状,不断创新,提高产业升级速度。同时,中国制造2025要求产业升级,实现产品、工业的智能化,对现有国有企业生产能力和经营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面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成为经济发展中坚固的力量,唯有不断创新变革,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国企改革   深层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