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共产党语境中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性质和名称决定了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最终指向都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样的实践活动也自然被称为共产主义运动。所以,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员都不自称为是社会主义者,而是强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是共产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的最初认识和理解,主要来自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阐释。如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纲领明确强调:要“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但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接受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区分,把实现社会主义看作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把共产主义看作是社会主义充分发展的结果。毛泽东曾这样说过:“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20)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根据中国国情,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步,强调“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2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再到共产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中国社会发展确立的基本路径。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没有作更多的阐释,其思想认识主要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观点,强调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实现社会平等,由按劳分配最终走向按需分配。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方向的同时,也把社会主义同“拯救中国”、“发展中国”联系在一起。毛泽东指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来“改革和建设我们的社会”,建设一个富强的现代化国家(22)。中国共产党不仅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相联系,也同国家富强相联系,使社会主义有了新的意义,既有远大追求,又有现实目标。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进行新的认识。但由于自身理论准备不足,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缺乏深入研究,加之受苏联共产党的思想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如一度把社会主义看成是暂短的时期,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在较长的时间里,又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激烈斗争的“过渡时期”。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坚持列宁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界定和区分,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同时,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邓小平指出:“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23)“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24)他还特别强调,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始终坚守如一,没有改变。习近平也明确强调:“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必须立足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推进我们的事业。”(25)在社会主义理论探讨过程中,有人提出过“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社会形态”的观点。这种观点会带来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逻辑混乱,显然是不合适的。
关于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从历史进程上加深理解,也着重从本质上加深认识,提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等,是社会主义本质及本质要求的观点。关于共产主义,以往有过诸多的描绘和猜测。邓小平在谈到共产主义时作了这样的概括:“共产主义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6)江泽民后来也作了简洁的概括:“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27)从以往的经验来说,加深认识社会主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意义重大,而对共产主义更重要的是强调坚持方向、坚定信念,理论上阐释得越多越细,越容易脱离现实、陷入空想。
对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作出一个重要判断,提出一个重要命题。这个重要判断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重要命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概念和思想上的重要创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关系,邓小平是这样说的:“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28)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是扎根中国土壤的科学社会主义。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29)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是这样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30)有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重要判断,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要命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全新的认识,也形成社会主义的中国话语体系,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注释:
①参见高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29页。
②③参见[英]G.D.H.科尔:《社会主义思想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7~8、13页。
④⑥⑦(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2、392~393、532、392页。
⑤⑨⑩(11)(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80~781、248~249、671、341、796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74页。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8页。
(15)(16)(18)《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4、199~200、64页。
(17)(19)《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7、296页。
(20)《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9页。
(2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652页。
(2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267、275页。
(23)(24)(26)(2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228、137、252页。
(25)(2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5~116、118页。
(27)(30)《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3、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