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清代官场秘书:小人物的大作为

核心提示: 幕宾又称幕友,是明清时期官署中协助主官处理政务的办事人员。幕宾既非官,也非吏,可以说是当时官场上的“编外人员”,相当于古代地方首长的秘书团队。尽管被排除在官僚体系之外,但这一行当在当时却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是对基层官僚体系的必要补充。

【摘要】幕宾又称幕友,是明清时期官署中协助主官处理政务的办事人员。幕宾既非官,也非吏,可以说是当时官场上的“编外人员”,相当于古代地方首长的秘书团队。尽管被排除在官僚体系之外,但这一行当在当时却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是对基层官僚体系的必要补充。

我们通常所说的“师爷”,实际上是“幕宾”的俗称。所谓“临民者曰官,佐治者曰幕”,幕宾又称幕友,是明清时期官署中协助主官处理政务的办事人员。幕宾既非官,也非吏,可以说是当时官场上的“编外人员”。按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入幕之宾”相当于古代地方首长的秘书团队。只不过,现代的秘书都具有一定的公职和级别,而幕宾并不在体制之内。

幕府之制古已有之。战国时期,“幕府”一词就已出现。秦汉时期,郡县长官通过“辟署”的方式自行配置僚属。此后,幕府之制在古代官场长期存在,并随着历代地方官自主权的消长而不断发展演变。到了清代,不仅幕府的类型变得多样,人员构成也变得更为复杂,除了幕宾,还有“幕客”“幕僚”等称谓。“幕客”多为具有某种特长的文人志士,如军营幕府中有精通方术、谋略的幕客,艺文幕府中有擅于修志、著书的幕客,专管河漕事务的官员则会聘任治河、帮漕的专家。许多著名学者如戴震、章学诚、洪亮吉等,都曾在幕府中供职。“幕僚”则是指自身带有官职或官衔,通过“留用”“奏调”等途径在幕府中协理事务的官员,以晚清时期最为典型。著名的洋务大臣李鸿章,就曾入曾国藩幕,最后飞黄腾达。虽然都是协助主官处理事务,但幕客与幕僚的地位却明显高于幕宾,三者不能混为一谈。

“拗七拗八,一枝刀笔,一张利嘴;到处认同乡,东也戤半个月,西也戤半个月;一言以蔽之曰:八面玲珑剔透。”这首流传于绍兴一带的俚词,生动地反映了“师爷”群体在历史上给人留下的印象:能言巧辩、文辞犀利、夤缘奔走、左右逢源。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师爷的形象又是如何,是否真如俚词中形容得那般奸猾?他们在政治舞台上扮演过什么样的角色?在官僚体系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上佐天子、以治民事”,专业化的“职人”

清代地方官员以科举出身为主流,间有依靠军功、捐纳等途径入仕者。他们或许博古通今、落笔成章,但一朝为官,对实际工作中的政务处理却无法很快上手。加上地方州县事务繁杂,且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涉及吏、户、礼、兵、刑、工各个领域,仅凭州县长官及其佐贰,很难面面俱到,应对周全。因此,雇用经过专业“幕学”训练的师爷入府协理,就成了一个便利的选择。据黄六鸿《福惠全书》记载:“州县事繁,钱谷、刑名、书启自须助理之人。若地当冲剧,钱粮比较、词讼审理、舆夫往来迎送,非长才肆应,势难兼顾,幕友又须酌量事之繁简而增减其人。”不但阐明了雇用幕宾的必要性,还表明主官可依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雇用人数,体现了雇用幕宾的灵活性。

黄六鸿将幕宾的职能归纳为“刑名”“钱谷”“书启”三项。乾隆时期著名师爷汪辉祖的记载则更为详尽,在三项之外又添了“挂号”“征比”两项。各项职能中,以“刑名”“钱谷”两项为大宗。“刑名”处理与司法有关的事务,包括各类诉讼案件的受理、审驳、判决。师爷不仅要拟定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公文,还要协助主官分析案情,参与、甚至操纵最终判决,因此刑名师爷需要熟谙法律条文及司法流程。“钱谷”是处理有关钱粮征输的各项事宜。这个工作绝不仅仅是按照《赋役全书》中的规定征收税款那么简单,而是要根据朝廷增加、减免赋税的命令,随之调整本地的征税任务,并拟定相关的文书上报朝廷。在古代,一地的钱粮征收情况与官员的考成直接挂钩,从某种程度上说,钱谷师爷的好坏甚至能够影响主官的进仕之路。“书启”虽非大宗,但在日常政务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项幕席需要师爷为主官撰写各类应酬往来的书函,比如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互相致敬问候的信件。因为要与上司、同寅、乡绅进行交流,对格式规范和文字优劣就有极高的要求。科举出身的主官虽有文采,却未必了解官场交际的“潜规则”,此时就需要专业的师爷代劳。除此之外,汪辉祖提到的“挂号”是负责整理公文、督催公务的,“征比”则是指钱粮征收过程中直接向百姓征税的一环,是钱粮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有时也由专人负责。

事实上,幕宾的职能远远不止于此,还有“硃墨”“帐房”“阅卷”等诸多名目。只不过术业有专攻,师爷们都有自己擅长的一个或几个工种。在政务繁忙的州县,往往需要几个师爷分工合作,才能使日常行政正常运转,正因为如此,能够身兼数职的师爷便成了职场上的宠儿。在日本,人们将拥有精湛技艺的传统手工艺人,或是掌握某种尖端技术的专业人士称作“职人”。如此看来,幕宾也算是古代官场上的“职人”了。

尽管被排除在官僚体系之外,但师爷这一行当在当时却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是对基层官僚体系的必要补充。这类“职人”不仅为地方官处理日常政务打开了方便之门,也为困滞科场的落魄书生提供了一条谋求生计的道路。清人韩振在《幕友论》中将师爷称为“上佐天子、以治民事,而其迹不见者”,是对这一群体的高度概括。汪辉祖亦曾言:“今之吏治三种人为之,官拥虚名而已。三种人者,幕宾、书吏、长随也。”通过他游幕三十余年的经验之谈,足以看出师爷群体在实际行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小人物   官场   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