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热点观察 > 正文

回眸2015经济改革热点:供给侧改革、自贸区......

回望2015年的中国经济,既洋溢着改革提速的阵阵兴奋,也夹杂着经济减速的忐忑不宁。站在历史的关口,决策者以特有的勇气与睿智努力寻求着改革落地的方位。

供给侧改革

建立在国民收入均衡分析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之上的需求侧管理,以及建立在生产函数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之上的供给侧管理,是两种泾渭分明的政策主张,前者认为市场自身无法出清,需要采用政策刺激的方式来恢复需求;后者认为市场可以通过价格调整等方式来自动出清,强调劳动力和资本等全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需求侧管理假定生产要素的供给为既定的条件下对总需求的调整和控制,供给侧管理是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

需求侧管理一直是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所秉持的核心思路,由此形成了投资、出口和消费等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这种方式的确可以产生立竿见影或者阶段性的作用,但由此形成了国内产能无序扩张与库存堆积以及宏观经济受制于境外环境等多重积弊。鉴于此,2015年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多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它代表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根本性切换,即从重视传统“三驾马车”的需求动力转向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全要素的供给动力。

围绕着供给侧管理这一全新思路,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五大任务,并同时重点部署了国企、财税、金融、社保四大领域改革要旨。可以说,2016将成为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启动之年。

两大政策杠杆

如果说供给侧改革更多地体现为产业结构政策层面的更新与转向,那么作为宏观调控的另外两大政策杠杆——货币与财政政策同样在2015年也实现了大尺度的空间拓展与功能创新。

虽然2015年中国经济出现了25年来的最低增速,中国人民银行并没有追随QE的潮流,而是在5次小幅降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推出与应用MLF(中期借贷便利)和SLO(短期流动性调节)两大全新货币工具。在这里,MLF主要是中央银行采取抵押方式,通过商业银行向市场提供中期基础货币,而SLO则以短期回购的方式影响商业银行间隔夜利率。在充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篮子的同时,MLF与SLO的联动也向市场尤其是特定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领域提供了精准而充沛的流动性支持。

面对经济持续下滑的压力,过去一年并未看到我国财政赤字显著放大,全年各级政府的财赤规模大约为1.62万亿元,赤字率仅为2.3%。而就在维系着低于全球平均赤字水平这一底线的同时,财政政策作用于经济的力量依然不减。一方面,我国创造性地推出了PPP模式(公共私营合作制),截至2015年年底共推出6650个PPP项目,相应撬动社会资本8.7万亿元;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在全国启动实施了地方政府的债务置换,全年置换债务规模3.2万亿元,既控制了总体赤字规模,同时保证了地方政府稳增长过程中手中有粮。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自贸区   QE   A股   证券法   2015经济改革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