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一带一路”助力中国重返世界经济中心 (8)

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美国作为20世纪帝国主义霸权国家,对华采取政治孤立和打压、经济贸易封锁与遏制、军事围堵威胁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体系,掌握了国家对外贸、海关、关税、口岸开放管理等非常重要的主权,可是西方列强仍想以贸易封锁和围困扼杀新生的经济力量。当时中国对外开放和贸易对象主要是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一些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亚非拉国家,市场集中而且空间狭窄,对前苏联的贸易占到当年外贸总额的一半以上。1972年中美建交之后两国仍摩擦、斗争不断,一些西方国家开始与中国先后建立外交关系,并开展一些相互贸易。总之,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对外开放和贸易经济因西方封锁和遏制而蒙受巨大的损失,国家积极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封锁,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⑭

由于国际环境恶劣,在1949~1978年间中国采取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外贸计划经营管理体制,国家集外贸经营、管理于一体,统负盈亏。1949年9月国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确定了独立自主、集中统一的外贸工作方针。1950年12月政务院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中央贸易部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对外贸易必须置于国家的统一管理之下。1957年完成对私营进出口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全部外贸业务,终结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经营的对外贸易格局。国家逐步建立了出口统收,进口拨交,按照国家计划安排进出口的外贸集中统一管理体制。

新中国初期出口80%以上是初级产品,改革开放前出口一半以上仍是初级产品,进口主要是机器设备、国内不能生产的原材料以及一些生活必要品。自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中国外贸环境恶劣,国际市场单一狭窄,对前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采取记帐结算的易货贸易方式,对其他西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采取现汇交易方式,多数年份出现贸易平衡赤字。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落后大国,当时能够取得外贸如此规模和增速实属不易,但是如此结果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处于无比衰弱的状况,反映了当时中国外贸国际环境的极端恶劣,反映了当时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十分低下、竞争力十分孱弱,反映了当时中国产业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非常边缘的地位。

近年中国逐步走近世界经济的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与改革开放政策紧密相关。总体看来,中国采取渐进开放政策是科学的,掌握了对外开放的自主权和开放的度。中国改革开放虽然没有采取休克疗法,付出了时间成本,但是这种渐进改革开放政策符合中国国情。中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走出了落后国家如何成功发展自己的民族资本和民族经济的新模式、新道路。它具有中国特质,不是传统西方经济学能够解释的。

上一页 1... 678910...16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世界经济   中国   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