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邵宇:中国人口红利已经结束?至少三方面可以发掘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解读新的人口红利

邵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近期有外媒报道,中国考虑在十三五规划中将人口增长提到优先位置,比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更加靠前,规划制定者可能首次强调“人口政策”重于国内生产总值,新的重点将为一系列政策改革创造条件,包括医疗、养老、社会福利,以及可能放宽部分家庭生育孩子的数量限制。

按照发展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是通过技术创新,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的组织、分配、投入实现产出水平的提高。因此,经济增长与一个国家的劳动人口增长密切相关,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关键比较优势之一就是廉价劳动力,众多的研究者都认为人口红利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超常增长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力的投入以弥补初期资本稀缺的短板,其背后的故事是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供给。但30年过去,随着中国的人口不断的老龄化,中国正在失去这一最大的优势,劳动力人口的数量数十年来首次下降。上半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仅增长0.1%,几近停滞。农民工“正在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所有的研究者都在说中国经济享受了几十年的“人口红利”正迅速消失。面对挑战,尽管不少电子企业已经开始向机器人生产转型,但建筑、服务等行业的大量用工需求无法用机器人替代。随着劳动力供不应求时代的来临,企业人力成本的上升趋势已不可逆转。随着老龄化加速,接近2.8亿的农民工总量增速已持续四年下滑,并呈现高龄化趋势。

另一方面,当前全社会的抚养比达到36.2%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未来35年里,中国的抚养比还将一路攀升,2050年中国抚养比将达到63%。其中,老年抚养比将从当前13%提高至2050年的39%。人口红利的消失不仅意味着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丧失,更预示中国社会未来养老的负担将加大,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是抑制需求的重要因素,人口结构的变动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而这些老年人必须由不断减少的工作人口来支持。这对中国社会将产生三个方面影响:

首先,人口老年化问题加剧导致储蓄率下降,不利于资本深化。早在2000年开始,中国65以上人口比重已经达到7%,老年化社会的来临。人口老年化意味着社会储蓄率下降。按照经济学原理,随着人口老年化问题的加剧,一国储蓄率下降。2014年国内储蓄率48.8%,2010年储蓄率为50.9%,未来储蓄率还将随着人口老年化而进一步下滑。储蓄率下降导致社会资金配置的改变,资本支出受限,投资放缓,不利于资本的深化。

其次,加剧社会债务负担,拖累经济增长。未来养老负担的加剧将迫使更多的资金用于养老支出,从而加剧国家债务负担。比如日本,人口老年化导致日本社会保险费逐年增加,按照现在的速度,2050年日本累积债务将达到GDP的5.6倍。按照中国目前人口老年化的增速,2050年养老保险金收支累计缺口占到GDP的90%。这无疑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大隐患,很可能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最后,老年化社会改变中国比较优势,加大宏观经济不稳定性。过去中国制造一大优势是成本低,主要是劳动投入低。这种状况正在改变。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老年化社会将使得中国比较优势发生更改,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出口放缓,人民币出现贬值压力,资本流出压力加大,整个社会产业环境和货币流动性受到冲击,极易造成宏观经济波动,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那么,是不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释放完毕呢?并非如此!我们认为广义的人口红利包括数量人口红利、结构人口红利和质量人口红利三个方面,十三五期间都有重大红利空间可供发掘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