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如何满足公众的多元需求(4)

——基于5506 个样本的调查分析

公众总体需求满足度与其对社会发展的认知关系密切

对于“当下社会经济改革难度大,但我有足够的耐心”的说法,受访者的认同程度与其需求的满足程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9.75,在0.0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公众的需求满足程度越高,对社会发展的包容性就越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在下行压力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政府推动了全面深化改革,触及社会、经济、政治、民生等多个领域,这些与公众息息相关的改革实践也在同时影响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转型发展要求公众必须适应制度和政策上的转变,改革对社会治理者(包括公众)均提出了考验。我们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受访者对社会发展的包容性与公众需求满足度呈现一致的特征。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培养公众对社会发展的认知不仅有助于提升公众的需求满足感,更有利于促进改革发展。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体现受访者总体需求满足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凝聚当代社会公众价值的最大公约数。我们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发展作用的评价,与受访者需求满足程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受访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越强,其需求满足程度就越高(t=6.60,在0.0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实践行对公众的需求满足感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当核心价值内化成公众自觉的精神追求时,有助于其客观评价自身需求及其满足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公众思想的凝聚效应。

受访者的总体需求满足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与市场的地位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改革进程中,无论是简政放权、国有企业改革,还是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其他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都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认识、再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众的需求满意度调查中,我们发现受访者对当前社会生活中政府干预程度的评价与其需求满意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3.00,在0.0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政府当前大刀阔斧的改革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众内心的需求满足度,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其显示了多数公众对转变政府职能和发挥市场作用的合理认识,一方面表达了对政府转变职能的期待,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市场化改革的信心。

迁徙的自由度影响受访者自主需求的满足感

“能够去我向往的城市求发展,对于我来说很重要”,我们在调查中测试了受访者对这种说法的认同度。调查发现,受访者对自身工作、生活迁徙的自由的认同度与其自主需求的满足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3.95,在0.0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迁徙自由是公众自主需求满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后,政府进一步明确大力推进“双创”的政策措施。其中,就曾提到要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的户籍、学历等限制,营造创业创新便利条件。由此看来,公众需求将随着“双创”得到进一步的释放。这不仅有利于公众自主需求满足感的提升,更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进一步涌现,从而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依据之前的结论,这又将反过来巩固公众的总体需求满足感,促进其不断提升。

个体品质影响公众心理需求满足度的部分特征

通过研究,我们还发现,公众在某些方面的个体品质差异,也会影响其心理需求满足度。

创新意识越强,自主需求满足度就越高

我们调查了公众对自身创新意识的评价,分析发现,越是表示“我喜欢创新,我是一个创新力很强的人”的受访者,其自主需求满足程度越高(t=8.69,在0.0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本身具有较大自主意识的人群,其自主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越是追求竞争与抗压能力强,胜任需求满足度就越高

对于“我喜欢竞争,通过竞争最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及“你对自己抗压能力的评价如何”的说法,我们发现偏好竞争的人和抗压能力强的人都更容易具有高的胜任感(t值分别是6.12和5.84,均在0.01水平上显著)。

越是热衷于参与公共事务和奉献,归属需求满足度就越高

我们请受访者对“你平时是否喜爱参与公共事务”作出回答,并统计了受访者对“周围的朋友都认为我是一个奉献精神很强的人”的说法的认同度,结果发现二者与受访者的归属需求满足度的变化是一致的(t值分别为7.43、10.85,均在0.0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归属需求的普遍满足,还可以通过普遍提高社会公众公共事务参与意识和奉献精神来实现。

 

结 论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从低到高的不同层级,并对需求结构进行了梳理。管仲亦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指出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是礼义廉耻等社会规范和需求满足的基础。在心理需求层面,这一逻辑关系同样成立,只有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才有条件追求更高层级的需求和欲望,只有实现了个体的充分发展,才能进一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次调查显示,当前中国公众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均达到了基本满足的水平,但并未得到充分满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限制大多数受访者需求满足的因素均为外部因素,这种制约对自主需求和胜任需求的影响尤为明显。影响心理需求满足的外部因素有社会文化方面的,也有政府干预及公众公共事务参与等政策方面的。虽然外部因素对基本心理需求的影响不如教育程度、婚恋状况以及收入水平等个体因素明显,但政府在政策和机制的改革等领域更有作为的空间和能力。而且,在当前改革攻坚期社会问题日益多元的背景下,应该通过多种政策支持提升公众的心理需求满足度,提升公众满意度和认同度,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执笔:董惠敏 黄溪】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楠
标签: 公众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