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政策解读 > 正文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由于存在软约束等体制机制性问题,金融改革尚在逐步推进,目前完全转向以“价”为目标的时机尚不成熟。因此,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货币政策的空间尽管存在,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从宏观上来说,整体政策的调节仍然需要多种政策手段的综合协调使用,同时也需要评价政策的长期和短期效果。将所有的职责都压在货币政策身上,结果将难以避免“过度宽松”。

最近央行发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这份报告被很多市场观察人士认为是探究货币政策方向的重要指引,尤其是央行关于“无须以量化宽松的方式大幅扩张流动性水平”的表述,被认为是对于眼下中国是否需要进行QE的直接回应。

但笔者认为,仅仅着眼于是否实施QE未免“切口太小”。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体现了央行对于货币政策实际效果的评估,以及对于整体货币政策执行框架的思考。只有理解央行的政策立场,才能理解其政策选择和倾向。

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存在明显分化迹象

首先来看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在报告中,央行提到,3 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56%,比上年12 月下降0.22个百分点,同比回落0.62个百分点。

仅仅看0.62个百分点这一数字,似乎表明央行的政策达到了既定的效果,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央行的降息幅度在贷款端为65个基点,考虑到一定的时滞效应,加上降息是从去年11月份才开始,62个基点的下滑应该说大致同步。

但从细项来看,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却存在明显的分化迹象。报告指出,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8%,比上年12 月下降0.15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5.40%,比上年12月下降0.27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总体下行,3月份加权平均利率为6.01%,比上年12月下降0.23个百分点。

这样的一组数字表明,利率下行幅度最大的是票据融资,需要指出的是,票据融资一般不会超过180天,属于短期融资,面临的信用风险较小,其受到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最大。同时受到商品融资大幅度下降的影响,对票据融资的需求也会相应出现下降。与此同时,个人房贷的下降幅度也相对较大,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个人房贷利率仍然没有市场化,其上升和下降受到基准利率的影响非常大。同时,个人房贷也一向是商业银行认为风险较低的领域,因此在同样的资金条件下,给予房贷一定的优惠,也符合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

因此,票据融资和房贷利率的下降并不是事情的全部。更能够反映实体企业获取资金的一般贷款加权利率仍然维持在将近7%的水平上,与去年12月相比其下降幅度为15个基点,幅度最小,这似乎表明实际状况并不是那么乐观。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