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吴晓波:经济探底下的总理自信

吴晓波

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作者

“宏观经济应该做好‘衔接期’的工作,这就好比骑自行车,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丰收的远方,同时也应该过好眼前的这个坎。”

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座谈会原定在4月10日举办,后来推迟到了14日,期间,李克强总理去了一趟东北老工业基地、接见了美国商务部长。

座谈会的地点定在中南海的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前后两个半小时,给人总的印象是:宏观略显凝重,微观非常活跃

总理关心的三个新数据

在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等人的分析中,全球经济正陷入一个较长期的半衰退通道中。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总裁拉加德的话说,欧美经济进入“新现实”,而这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构成了一种共生互振的状态,各国均难免其外。相比较而言,中国经济的健康度和可腾挪空间显然是最好的,因此李扬等人提出了加快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等建议。

在宏观经济学家们看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稳信贷,放货币”是一种可以大胆尝试的调控手段。也就是说,在二季度之后,股票也许还会再“飞”一会儿,降准和降息也许是可以被期待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也许将加大,在某种程度下房市的回暖也是可以被容忍的。

4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数据:一季度GDP增速为7%,创下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

显然,总理比我们更早地了解到了这个数据。在4月14日的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谈到,当前的中国经济“总体平稳”,不过应该充分警惕相互交织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

曾在中国最大的农业省河南掌印多年的李克强总理对节气非常熟悉,他说:“四月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宏观经济也应该做好‘衔接期’的工作。这就好比骑自行车,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丰收的远方,同时也应该过好眼前的这个坎。”

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那些经济关键数据,如投资、出口、消费及工业增长值,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他掌控中国经济良性化成长的三个新指标,那就是:充分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环境改善。这三个数据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现都不错:失业率维持在5%的中低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同时能耗下降的趋势很明显。总理的信心应在于此。

总理点燃了“互联网+”这把火

我认为,现在民间有两把“火”,一个是股票,另一个是互联网+。

自今年两会上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之后,一把转型大火已被轰然点燃,如今的互联网企业或传统企业,无一不在热烈讨论“互联网+”。中国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命题,最早于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前后被提出,然而在后来的十多年里,外延式扩张仍然主导着成长的逻辑。时至今日,应对挑战、积极转型无疑已成为业界共识。

现任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被邀约与会的传统制造业代表。创办于1984年的海尔以大集约生产和精细化管理著称,是中国大制造时代的标本。可是现在,张瑞敏开始颠覆所有的制造业管理理念,决然推行组织变革和渠道创新。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总理   吴晓波   经济探底   总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