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宏观大势 > 正文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014年度报告(2)

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2014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国内生产总值2.09%;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2位,被引次数上升至第4位;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预计达66万件,比上年增长12%;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9.7万项,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全时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到380万人年,位居世界第一,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达49.2人年,科技人力资源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2014年,国家安排了3997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129项“863”计划课题。截至年底,累计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54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098家。全年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累计支持设立213家创业投资企业,资金总规模574亿元,投资创业企业739家。

三、重大突破赢得世界肯定

2014年,我国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等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在基础研究方面,首次获得靶向基因编辑灵长类动物模型,为人类疾病基因治疗奠定基础;鸟类起源研究成果入选《科学》杂志十大重大科学突破;首次运用水热法发现转变温度40K的新型铁基超导材料;发现新生期心脏具有重新生成冠状动脉的能力,相关文章被《科学》杂志作为“亮点文章”进行专题评论;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环境成本的种植模式,被《自然》杂志执行主编评价为代表着“令人激动的和开拓性的农业科学研究”。

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天河二号连续四次位居世界超级计算机榜首,在生物医药、工程仿真、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取得显著效益;高分二号推动中国民用遥感达到亚米级高分辨率;快舟二号成功升空,提升了我国应急观测能力;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4500米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ROV)海试成功;杂交水稻百亩均产达1026.7公斤,创下新的世界纪录;“中国云”研发形成亿级任务的系统解决方案,支撑阿里云、百度云等重要云服务。

四、创新创业吸引全民参与

2014年3月以来,我国平均每天诞生1万多家企业,出现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众创”现象。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就业人数175万;国家高新区115家,园区注册企业超过50万家,仅中关村新增科技企业1.3万家;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000余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全国近30万项技术成果通过技术市场转移转化。

在北京、深圳、武汉、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地,创新工场、车库咖啡、柴火空间、36氪等近百家新型孵化器生机勃勃。与此同时,各地加快探索实践,鼓励大众创新创业。浙江省在国内首次尝试以拍卖科技型初创企业股权的形式实现科技与金融结合;黑龙江科技服务业联盟成立,全年开展科技沙龙、技术研讨等各项活动近百次;天津市出台《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金实施细则》,引导商业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支持;河北省首个集技术转移、产权交易和科技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交易平台——石家庄科技大市场建成运营,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

五、企业创新彰显主体能量

2014年,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总数达146家,各地组建联盟超过1700家,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8万家。企业创新意愿和能力显著增强,过去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比例增加120%,研发人员和研发支出增加1倍以上。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达76%,企业研发人员占我国研发人员总量的77%,企业发明专利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超过55%。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由企业参与的占76.3%,其中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占40%,首次超过高校位居第一。58%的中小板企业、93%的创业板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用自主创新之笔书写精彩故事: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一代人工硬脑膜产品正式上市,成为中国首个3D生物打印产品;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国产首台10万等级空分装置用压缩机组,实现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又一个零的突破;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自主设计建造的我国首条、世界第二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投产,标志着我国彻底打破国外高端IGBT芯片垄断;合肥锻压自主创新研制出世界最大吨位的15000吨双动充液拉深液压机;在新能源车大考“必比登挑战赛”上,上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车队,力压宝马、戴姆勒等国际品牌,包揽纯电动组等三项全球第一,标志着国产新能源车进入世界第一阵营。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