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 摄
整体上市触发“审计风暴”?
一汽集团曾两次谋求整体上市。早在2007年,一汽集团就发出要整体上市的声音。按照国资委2007年的计划,一汽集团应该在2010年的第一轮央企资产改革中完成上市,但由于错综复杂的股权以及内部利益纠结,未能成行。
2011年,一汽集团《中国一汽主业重组改制方案》获得国资委批准,整体上市再次提上日程。
当年,一汽股份成立,也被认为标志着一汽集团主业资产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整体上市的障碍基本被扫除。
几乎与此同步,2011年6月13日,审计署组织的一汽集团项目审计组,在长春一汽集团总部的办公大楼召开审计组进点会,拉开了“审计风暴”序幕。
据知情人士介绍,当时审计的重点不仅有对徐建一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还有对一汽集团落实“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专项审计调查。
由于临近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关键时期,那次审计也被认为是有关部门希望对一汽集团整体经营情况做一个“彻底、全面的摸底调查”。
2012年6月1日,审计结果公布,揭示了一汽集团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14项问题,包括:土建工程和设备采购未履行公开招标程序;多支付广告费、代理费、工程款;少披露公司高管薪酬;将公司业务转售、转包,不当获利;少缴税等。
审计风波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进一步调查。2012年6月,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原副总经理静国松因经济问题被吉林省纪检部门带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静国松涉案金额数千万元人民币。不久后,由静国松分管的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大客户部某负责人跳楼自杀。
此后,一汽-大众汽车销售公司原总经理、一汽集团原副总经济师周勇江,以及一汽-大众汽车销售公司原执行副总经理石涛涉嫌贪腐,也相继被带走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