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全球经济 > 正文

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向和热点 或迎接可持续发展时期(2)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人民币的国际化必定发生,并对全球经济有利,而美元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已经不合时宜。但理想的改革方法不是让人民币等其他货币成为储备货币,而是设立国际储备货币。

他还表示,全球治理方面,中国崛起应当成为正和游戏,而非零和游戏。而理想的世界不应该是两个超级大国统治的G2,而应该是G193,即听取所有人的声音,来解决全球性问题。

能源市场格局发生巨变

近来,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的急剧变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范伯登认为,全球能源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大变动。美国产量的增加以及欧佩克国家不愿或者没有准备好去减产,使得全球供应充足,而能源需求放缓。现在供应过剩大概有1.5倍。而地缘政治因素也影响着这一市场格局。

他认为,全球能源署他们预测能源需求在2040年可能会减少1/3,这将促使能源公司考虑如何去提高能效,实现供求的平衡。当然,也需要政府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能源结构的转换,这不光是制定目标就能做到的。

他还表示,美国的页岩气经历了较大的冲击,但是这个行业的创新以及吸取教训的能力可能被低估了,低油价可能会加速其创新,在非常规的油气领域,美国还会有增长。

神华集团董事长张玉卓认为,目前超低石油和煤炭价格是不可持续的;从长远来讲能源的清洁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世界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供需关系问题,污染问题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趋势是:低碳化趋势,能源消费的重心向东方转移,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复杂化,美国能源独立进程影响深远,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在孕育中。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杨华也表示,供需关系逐步回归理性是导致本轮油价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油价的剧烈变化与供需关系的变化幅度并不完全吻合,说明石油依然带有一般商品所不具备的多重属性,即政治和金融属性依然对价格产生影响,地缘政治、美元汇率、投机交易也导致了国际油价承受压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现代化大背景下,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将推动全球石油供需和价格的不断自我校正,在变化中形成新的平衡。

他还表示,多极化、多元化的世界油气格局正在重塑。随着油气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石油需求增长的亚洲国家将成为产油国市场竞争的焦点,从而加速世界石油贸易的重心转移。

迎接可持续发展时期

萨克斯教授表示,世界经济将进入可持续发展时期。可持续发展就是如何协调经济增长、社会平等以及环境可持续性。

联合国今年将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替换“新千年发展目标”(MDG)。在9月份,193个联合国会员国将通过这一新的目标。

他表示,在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中国将起到领导作用,将发挥非常积极的独特作用。无论是美国、中国还是欧洲都需要新的增长模式,才能实现安全增长。

他表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为可持续发展融资方面将是一个完美的示范。他同时强调要在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合作。

他还表示,时代已经发生变化,在设立全世界共同的发展目标后,各国应该以协同一致的方式来采取各自的行动。他批评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拖拉和不作为。他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中美两国如果能够走在前面,就有可能带动其他国家加入这一行列。

与会代表对中国提出建设的区域性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都十分欢迎,认为AIIB非常重要,完全合适,对于整个区域的发展也十分重要。

萨克斯教授还表示,在非洲也需要有类似的基础设施投资机制。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