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区域聚焦 > 正文

“多轴”定位“双轮”驱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变革

核心提示: 本文引用“轴”的动力系统中具有动力中枢概念,用“多轴”的视角分析了“新常态”下,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新型城镇化)新特点,农民角色的转变(资本农民)。依托认识逻辑线索,行为线索,运行机制线索等对农村经济的整体格局进行透视,以进一步挖掘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与新思维,从而构建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

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有其内在的规律,发展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判断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判断的理论基准、逻辑分析、数据信息量等决定判断的结果。结果决定未来发展的动因,影响着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与方式的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式是农村经济系统整体发展的特点。路径综合的体现,实际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决于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有政策制度、运行机制、市场化程度、微观层面上,有农民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生产资料资本化、市场化的程度、农村经济发展运行的经济模式等。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只有把握其系统特点。运行规律,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

一、“轴”的启示,奠定了农村经济发展判断的综合视角。

一提到“轴”,我们联想最多的是数学的“数轴”,机械与动力学“动力轴”“牵引轴”及交通枢纽的核心等,它使我们对当下的事物的判断在线性层面上要考虑事物发展现状。追溯事物发展的过去,预测与把握发展的未来。在两轴或多轴交叉的情况下让我们想到了用“象限”中相对因素去把握发展的基本面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到系统的格局与动力运行系统。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线性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还要从立体上系统与动力上进行把握。

用“轴”的视角观察事物的发展,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进行了大胆探索。我们都知道这样事实上古思想世界是一个很难理解的迷,古人和今人虽然都在同一个时间过程中生存,但是不同时间阶段的今人与古人,所思所想其实已经大不一样,所以这些想象推测和揣摩,也未必真的能够重识古代,我们只有从传统文献、现代理论及考古发现等尽可能地经由这些途径,去探索和重构最接近真实的上古思想实际。葛兆光教授在研究“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采用现代理论尤其是人类学家主要通过调查现代世界上的一些尚未进入所谓“文明”时代的部族或民族的方法,以此来推测那些已经进入所谓“文明”时代的部族或民族,以此来推测那些已经进入所谓“文明”时代的人类的过去、对上古的推测就是一种出自外在观察的推测与分析,当他们把现代与古代之间遥远的“时间”距离转化为同处一个世界的“开化民族”与“未开化民族”之间的“空间”距离时,那些在谋生技术上处于“落后的部族”被视为历史标本。按照时间轴单线前进的简单进化论是他们的思路,他们把这些现存于边缘世界的现象当作在中心世界已消失的历史。进一步研究古代思想史和部落文化,葛兆光教授找到时间轴与空间轴是否吻合以及“人类发展不同阶段”“原逻辑思维”与“现代逻辑思维”对历史,思想发展的判断所得出的不同结论,他启示我们用“轴”的视角多角度重逻辑分析事物的方法。

二、“多轴”综合,构建农村经济发展定位格局。

用“多轴”的方法考察社会经济或其它事物发展的状态,是用立体、数据精准、象限等方法建立的一整套定位分析判断的方法,它的构架是多元的系统的,它的“多轴”重合与共同本质是核心,相关因素系数关系有机的统一奠定了理论基准的体系。

对农村经济发展状态的判断结果不同,缘于对其判断的理论基准不同。

(一)“逻辑轴”是农村经济理论基准体系的核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逻辑以“积极性的释放和经济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农村经济在“新常态”判断大背景下,由“粗放式发展”向“高质精细化、产业化价值最大化等链式发展”,发展方式处在不断变革与深化阶段。

1.认识逻辑发生了变革,科学性,系统性增强。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定位已由国内走向国际化,由单一生产环节向产业化,链式化发展转变,由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向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变革,对农村经济的判断由线性思维向多元螺旋或立体思维转变。 例如,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上由过去强调农产品生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联动的“1+2+3”“1×2×3”六次产业发展,实现由农产品生产加工,到餐桌到国际市场销售,赋予生产、观光、休闲、文化等多功能的现代农业。

再如,农村经济的发展由过去的重旧城镇化发展方式转变成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双轮驱动城乡互动式,认识层面由过去的农村“碎片化思维”向系统性思维转变。

再次,过去对农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忽视市场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抬高了农产品生产成本,农产品有量但质次价高等,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

由上我们可以悟出在“新常态”下农村经济在认识逻辑上既要有历史观、系统观、科学观、国际观,要以增质、增效的“利益”为核心。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