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对山西省 11 地市治理能力的测评及排名

本次测评的山西省11地市,治理能力与人均GDP之间存在一定负向联系;地市宏观调控能力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11地市居民总消费水平与宏观调控能力、基层自治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11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宏观调控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核心指标:基本保障能力 宏观调控能力

测评范围:山西省11地市。

数据来源:《山西统计年鉴2012》、《山西统计年鉴2013》、《2013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测评结果:

~(L]__~C~GXSLW{8X_H1~$X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高效、成熟、定型的高水平国家治理体系有利于治理能力的提升,而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有助于充实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作为衔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纽带,对治理能力进行深入研究、科学评估,能够为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提供有益参照,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智力支撑。基于县域治理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这一考虑,2014年,《国家治理》周刊连续推出人民论坛测评中心针对县市治理能力的测评及排名。与此同时,处于省(自治区)和县市之间的地市一级,在区域经济调控、要素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发展统筹等方面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其治理能力的研究和评价同样不可忽视、不可或缺。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东跨太行与河北为邻;西、南部以黄河为堑,与陕西、河南相望;北跨长城与内蒙毗连,地理位置重要,是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山西省党委、省人民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开拓创新,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山西省的区位优势无疑使其在“主动全力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布局中的作用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山西的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下,确保三晋大地继续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红利,需要山西治理方式的进一步丰富、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对山西地市治理能力水平进行定量评估,提出治理能力提升、区域进一步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人民论坛测评中心以中国地方治理能力评价体系为理论框架,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对山西省11个地市的治理能力进行了测评、排名、比较和进一步分析。我们希望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为山西以及山西各地市今后有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并为探索更全面、更科学的国家治理评价体系提供借鉴。本次研究的数据采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工作,均由民智市场调查有限责任公司实施。

理论模型:中国地方治理能力评价体系

我们应用的中国地方治理能力评价体系,与用于县域治理测评的中国县市治理能力评价体系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鉴于我们已经在《对浙江省58个县(市)治理能力的测评及排名》一文(详见《国家治理》周刊2014年7月第1期) 中详细说明了中国县市治理能力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因此与对浙、粤、闽、豫、宁、琼、吉、苏8省(自治区)县市治理能力测评,以及对鲁、辽、川、滇等省(自治区)地市(州)治理能力测评相一致,这里只结合地市一级相关数据的可得性,说明具体选择了哪些数据来反映各一级(包括二级)指标,以及相关数据的来源和出处。

……

朔州市: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11个地市中排名末位,人均GDP在11个地市中排名首位,属于人均GDP水平排名靠前,治理能力得分排名靠后的典型地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虽然该市基层自治能力得分排名处于前列(位列第4),但基本保障能力、财政能力得分排名靠后(分别位列第9和第7),且宏观调控能力得分排名末位。为此,应将提高政府部门调控能力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作为进一步提升该市治理能力的重点,并在这一过程中,辅之以提高财政收入增长水平、完善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制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指标体系构建的完善程度以及指标数据的选取带来的限制,会使我们的测评结果与现实中各地市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另一方面,基于统计数据的治理能力测评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现实问题和影响治理能力的所有要素。我们更希望通过数据测评这一技术手段,发现一些可能影响治理能力的点与面之间的盲区,从而为研究和实现国家、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破”出更多主题。也正是因此,我们在这里重点采用地市级数据对11个地市治理能力进行了测评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简要地提出了提升11个地市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更加具体和契合实际的治理能力测评、治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探索,以及提升11个地市治理能力的政策建议的提出,尚需以在各地市广泛开展实地调研并搜集、整理、统计更加全面而详实的数据为基础。

此外,本次测评的山西省11地市,除财政能力外,自身基本保障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基层自治能力,以及治理能力的测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辖区、县(包括县级市)的治理能力和有关特点。我们在数据查询和搜集过程中发现,在山西统计年鉴中,除计算财政能力所需数据之外,计算区县一级其他三个分项治理能力所需的数据基本都处于缺失状态;在山西地市级统计年鉴、年度统计公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计算这三方面分项治理能力所需的数据也并不完善。这也是我们只针对地市一级,提出提高各地市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够较为完整地获取相关数据,围绕各地市所辖区、县(包括县级市)的治理能力展开相应测评和排名,对各地市所辖区县(包括县级市)治理能力的优势、特征以及改善和提升途径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和说明,那么将有助于更具现实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和提升各地市治理能力的政策建议。

(执笔:顾智锦、于飞  制图:于飞)

 

 

[责任编辑:赵帆]
标签: 山西省   地市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