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国企 > 正文

国企改革取得六大进展 近十项方案有望率先出台(3)

要实现真正有效的混合,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规范的混合,即规范的制度、规范的操作、规范的运行,以防止利益输送、国资流失而最终损害企业的发展。二是优势的混合,即通过混合实现优势互补、国民共进,即“国有企业实力”+“民营企业活力”=“混合企业竞争力”。三是有机的混合,即并非物理式的掺和,而是化学式的有机结合,混合后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全发生变化,混合后的企业里面应该找不到混合前原来的A或B,而是一种全新的C。

上市是混改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众多企业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因为上市可以给企业带来扩大融资渠道、提高品牌信誉、规范企业管理等好处,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同时给企业高管也带来较丰厚的薪酬激励。但上市渠道毕竟相对狭窄。混改的最终目标是转换企业机制,促进企业发展。

商业一类为混改主战场

中国证券报:有消息说央企分类将最终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为何将此前的三类变为两类?112家央企将如何划分?分类改革完成后央企是否会迎来一个大重组的过程?

彭建国:央企总体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但实际上最终还是三类,即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公益类也即公共服务类。商业一类是指竞争类的企业,以完全市场化和保值增值为目标;商业二类是指特殊功能类的企业,同时具备市场化和社会化目标;公益类则是完全社会化的目标。商业一类的企业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战场。此前属于垄断性质的石油、电网等企业我认为属于商业二类,其混改要分业务板块。国企混改不仅要一企一策,而且应该一个业务板块一个改革策略,具体企业具体实施。

分类改革的方案已达成统一的意见,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就是将企业对号入座,将企业按照业务板块来分可能会更好一些。分类改革完成之后,将会迎来一个重组的过程,包括合并同类项、产业链条上下游的合并,更多的是业务板块的整合。未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布局调整以及央企的整合肯定力度会加大。

防止国资流失应重点把好“六关”

中国证券报:国企改革正推向纵深,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改革的关键,哪些行为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在进行混合所有制以及员工持股过程中的流失?

彭建国: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财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内部人控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红线,我们必须吸取过去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针对新形势新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防止国资流失。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关键是要坚持依法合规、公开透明的原则。重点是“两个严格两个加强”:严格规范企业内部决策程序、严格审批制度、加强资产评估定价管理、加强信息披露和社会监督。混改方案要防止少数当事人和内部人暗箱操作,必须信息公开、民主决策、社会监督。要按规定程序报出资人代表机构审批,要重点把好“六关”:资产评估关、信息公开关、民主决策关、依法审批关、规范操作关、责任追究关。员工持股是国企混改最敏感的神经,是国有企业广大员工最热切盼望的,也是国企混改中最容易产生国资流失的风险点,它一头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动力机制,另一头直接关系到国资流失和社会公平,必须高度重视、谨慎操作、试点先行、逐步推进。

国企改革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影响面大、社会高度关注,一定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狠抓坚定不移地大胆推进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一手狠抓规范操作、加强监管、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使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在健康的轨道上前进。(记者 刘丽靓)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