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评论 > 正文

新一轮牛市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2)

无风险利率下降空间打开、风险偏好大幅上升——股市驱动机制的转变是市场上升的动力源泉。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全世界股市的驱动机制就在进行悄然转换,驱动股市上升的决定性力量已经不再是经济现实状况而是未来预期,是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把握和正确估量。美国股市前几年迭创新高,并不是因为现实经济好转,相反,经济指标越差,对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就越强烈,进而就越促进股市上涨。正是市场与货币当局的这种有效互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换代,化解了在常人看来几乎难以解决的次贷危机,最终形成新经济、新产业、新产品、新模式引领经济发展的全新格局,并带领美国经济率先实现了全面复苏和有效增长。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和国内需求不振,中国的PPI已连续34个月增幅回落,去年的CPI涨幅只有2%,12月只有1.5%,通货紧缩已经取代通货膨胀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因而货币政策的宽松已经是势在必行、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降息降准的空间也已经打开。去年11月21日的降息以及其他投资渠道日益狭窄,导致市场形成了一轮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使得中国股市的驱动机制终于开始真正与国际股市的发展趋势和驱动机制接轨。

经济风险能否化解取决于股市

能否有一轮长期牛市

牛市化解矛盾,熊市激化矛盾。地方债、房地产泡沫和银行不良资产上升是国际资本看空中国的三大主因。这三个方面的潜在风险能否有效化解,取决于中国股市能不能有一轮真正有效的长期牛市。

近年来,国际资本看空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即使中国银行股的估值不到美国银行股估值的三分之一,国际资本仍然不看好并且拒绝买入。去年11月沪港通开通以来,除了第一天沪股通130亿的额度全部用完,在以后的两个月中,沪股通的外资买盘都寥寥无几,有几天甚至成为负数。国际资本对中国股市的这种冷漠态度,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经济的漠视程度和看空程度。国际资本之所以如此看空中国股市乃至中国经济,归结起来有三大主因:地方债、房地产泡沫与银行不良资产上升。这三个因素再加上中央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就使得中国经济的硬着陆风险不断上升,并成为随时可能从潜在风险转向现实风险的巨大隐患。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既有逻辑,这三大风险确实都很难化解,但是如果从资本市场发展的角度特别是中国股市的现实出发,这三个巨大的风险都可以找到现实和有效的化解途径。

地方债。2009年,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政府实施了四万亿救市的应急措施,地方政府更是一马当先,发行了规模庞大的地方债以拉动经济。地方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国内外的统计和估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规模巨大,有十多万亿甚至几十万亿之巨。进入2015年以后,这些地方债大都到了还本付息周期。由于发行地方债的资金大都投到了基础设施领域,因而收益微乎其微,甚至连支付利息都不可能。而如果依靠地方和中央的现有财力,解决地方债、化解由此带来的支付风险乃至系统风险,将困难重重。采取发新债还旧债的方式,又会给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坏账风险,使银行业坏账上升的趋势更难改变。唯一可以求助的是中国股市。由于地方政府手中都持有大量地方国有股,如果股市预期持续向好,就会有更多投资者通过场外交易方式受让这部分国有股,又不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地方政府还可以以较高价格把这部分国有股抵押给银行继续融资。这就大大拓宽了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