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五)印度洋及其北岸的大国地缘政治

陆权、海权的变局与平衡

导语

地缘战略是类似“搭积木”的学问,使国家间的版图搭配有利于和平的主体构建。和平的前提是主体和平,这个主体在亚洲就是中国。中国稳,则亚洲稳,稳定的主体才能产生地区和平。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亚洲出现大变局,东北亚分裂、南亚分裂,只有中国大陆南北统一,由此看,目前亚洲围绕中国大板块的地缘政治客观上将中国推到亚洲政治的主体地位。这样的地区板块结构有利于以中国为中心和主体的东亚合力的形成,也使亚洲避免了欧洲对称型破碎带来的无限内耗的恶果。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说:“政治和经济的结论首先受到陆块分布和地形性质的限制和约束。这一切都是基本的、不变的要素,遇到各国的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时,将是决定国际间和洲际间关系的条件。”①研究印度洋及其北岸的大国地缘政治,首先要搞清这一地区的“陆块分布和地形性质”。

总体而言,由近代西方殖民主义造成的版图破碎化是印度洋周边、尤其是印度洋北岸国家的重要特点。印度洋北岸可分东北和西北两向。东北面是亚洲板块,西北面是欧洲板块。欧亚板块的地缘政治的总体特点是二者虽面积悬殊,但国家数量接近②,其整合程度形成鲜明反差:亚洲板块的特点是中心国家巨大、四周国家碎小,中国是亚洲的主体和中心,破碎地带发生在中国周边,周边与中心国家间不对称破碎特征明显;欧洲则是中间国家碎小(如瑞士、奥地利、卢森堡、列支敦士登、圣马力诺、梵蒂冈等),四周国家较大(如西班牙、法国、德国及东欧诸国),国家间对称型破碎特征明显。在两大板块中间的正北面,是麦金德说的欧亚“心脏地带”的核心地带。在南亚和西亚,分布着以印度和伊朗为重心的次区域国家群。它们分别围绕印度和伊朗形成不对称破碎地带。但比较而言,中国、印度、伊朗与周边国家的不对称关系及在此基础上的整合程度由东向西逐次递减。所有这些区域中心又围绕中国并与中国形成不对称关系。亚欧地理板块的这些基本特征,是我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最基本参照。

上一页 1 23456...1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印度洋   地缘   大国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