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房价等遭恶意炒作 国人正付出代价
假如中国的高铁提前三年进军国际市场,按照今年上半年的签约总额的平均数,将提前为国民创造财富达828亿元人民币,由此带动相关产业创造的财富则更多。
文显堂
近日,交通运输部主管、中国交通报社主办的中国交通新闻网,刊发一篇题为《恶意炒作“7·23”动车事故,中国高铁发展付出沉重代价》的文章,让笔者感慨良多。
记得三年前发生的温州“7·23”动车事故,引发了国内媒体对中国高铁技术的质疑,有人甚至放言中国的高铁技术是“烂”技术,是抄袭别人的落后技术。一时间,中国高铁技术被贬得一无是处。笔者当时撰文呼吁不要抹黑中国的高铁,结果却引来一片骂声。国外媒体也纷纷进行恶意炒作,尤其是日本的媒体更是如此,疯狂炒作中国的高铁技术低劣。后来,中国高铁虽然有了自信和从容,但却令某些在高铁方面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醋意”大发,至今仍揪着温州“7·23”动车事故不放,尤其是在中国高铁每一次进军海外时,总是“不忘”将其拿出来贬损一番,大大增加了中国高铁出口的阻力。
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得不担当起中国高铁“超级推销员”的角色,向世界推销中国的高铁。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10月第一次向泰国“推销”高铁开始,截至目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李克强总理已向泰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英国、埃塞俄比亚、美国、津巴布韦表达了合作建设高铁的意愿。
直到现在,中国的高铁技术才被世界认可。今年7月份,世界银行在《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成本分析》的报告中赞扬中国高铁领先世界,从铁路铺设到高铁列车制造再到建设成本,都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重估中国高铁的呼声因此而起。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才不断加快。据中国交通新闻网不完全统计,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两家企业今年上半年的出口签约额总计已达45亿美元(约合276.3亿元人民币)以上。假如中国的高铁提前三年进军国际市场,按照今年上半年的签约总额的平均数,将提前为国民创造财富达828亿元人民币,由此带动相关产业创造的财富则更多。遗憾的是,本该早已获得的财富却因为恶意炒作而推迟了几年,其代价之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眼下,有不少人在恶意炒作中国房价暴跌,国外媒体也在炒作中国房价即将崩盘,如果有人站出来说中国房价不会暴跌,同样会引来一片骂声。殊不知,如此恶意炒作的结果,只会让中国人付出更大的代价。
或许,有人会说,2008年美国房价暴跌也没有让美国人怎么样。殊不知,美国的房地产业没像中国房地产业那样愚蠢,而是玩了大聪明,大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