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评论 > 正文

为什么中国现在不能搞“里根经济学”

用美国80年代的药方治疗当下的中国经济,完全不对症。更何况里根自己给美国开出的的药方,不过是“说好要用降压药,最后用的兴奋剂”。

【编者按】面对中国经济的痼疾,不少经济学者将希望寄托于曾挽救美国经济于崩溃边缘的“里根经济学”,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里根经济学”是否为美国经济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又能否移花接木,转而来治愈中国经济?

1982年的春天,《纽约时报》的一篇名为“巨大的压抑”的长文这样描述当时的美国经济。里根上台后对美国经济开出了“供应学派”的药方,减税、放松管制和紧缩银根三管齐下,已经重病缠身美国经济又遭到一记重拳,一时间嘘声四起。但作为一名保守主义的政治家,里根和他同时代的撒切尔夫人一样,在政治主张上决不妥协。面对来自国会反对党、媒体和公众的反对、质疑和嘲笑,里根绝不后退半步。

在经历了近两年的经济衰退之后,从1983年年初开始,美国经济开始爬出泥潭,全面复苏。到1983年GDP全年综合增长了6.5%,全年共增加350万个就业岗位,增长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明显减低,从1980年的12.4%下降到1982年底的5.1%。

到1988年里根卸任时,美国经济早已走出滞涨的泥潭,迎来了新一轮高速增长。8年的任期结束里根被评价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然而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怀疑里根经济学和美国经济走出滞涨泥潭走向全面复苏的正相关关系是不是同时也是因果关系。人们怀疑,到底是减税、减少管制、紧缩银根这三板斧造就了经济繁荣还是由于其他的什么原因?

里根想做的,实际上是终结罗斯福新政,将美国拉回到曾经的“镀金时代”。在那样的日子里,政府仅仅是社会、经济的“守夜人”,维持在很小的规模之内,更不会为经济运行设置太多的规则,更不应该直接的认为扩大需求,通过投资刺激经济发展,总之市场会解决一切。

虽然没人怀疑里根对“里根经济学”的坚定信念,但真的是像其宣称的那样是依靠市场的内生动力赢得经济复苏的大好局面的?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里根所宣称的和其执行实际情况的并非是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相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8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恰好正是里根所厌恶的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又一次成功试验。只不过和罗斯福不同的是,巨额的资金不是投向了基础设施和民生福利,而是投向了军备竞赛。是联邦政府的超大规模预算赤字拉动了经济发展,创造了就业。

1981年,里根上任不久,美国国会迅速通过了里根政府提出的税法改革方案。方案要求从1981年10月起的三年内,分三次降低个人所得税,共减少个人所得税23%。1986年10月23日,里根又签署了修正税法,即1986年税制改革法案。根据这一法案,再一次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不同阶层税率都有下降。根据测算七年内,每个家庭每年可支配收入约增加600—900美元。但在批评者看来,里根的大规模减税政策是一种“劫贫济富”的行为,除了制造出更大的贫富差距,并没有像供应学派的理论所预见的那样最终带来税收的大量增加。事实上,里根一方面减税,但同时没有减少哪怕是一项的政府开支,同时急剧扩张了军费开支,结果是财政赤字激增。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里根经济学   税收制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