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与答
问:您对微刺激是如何理解的?
汪同三:要兼顾宏观、微观,所谓微刺激或者定向什么,具体是不是微观或者某种程度的微观还不好说,只能说是非宏观。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典型的宏观政策之外,你采取的其它的一些政策都带有非宏观性质,或多或少是某种形式的微观。之所以要去考虑兼顾宏观微观更加注重微观,是因为微观经济学讲的是效益,我们在宏观问题里面则很难去研究效益问题。所谓效益一定是要有边界的,要搞规划,你首先得有目标函数,有边界条件,而在宏观里面怎么去讲效益?我们现在在探索,这种探索的目的是如何降低政策成本,实现政策效益的最大化。
问:现在经济下行的常态之中,您认为政府具体会如何精准发力实现促就业或者是保就业的目标?
汪同三:这个问题太大了,如果说要想很全面地、很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勇于在实践中去探索,逐步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一点,但是没有最后的答案。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比如我讲的,宏观调控现在的核心是就业了,这是往前走了一步。
问:然而现在搞的微刺激政策虽然可能会降低政策的成本,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违市场化资源配置的这种观念,您怎么看这两个矛盾?您觉得微刺激会不会是未来的一种常态?
汪同三:发挥好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发挥好政府作用,这是标准的答案。具体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应该是各种各样的情况都会出现。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没准以后会把这两句话讲得更准确一些。第二个问题,会长期去做的,但不会是唯一的,不会完全排除其它的政策措施。比如说一旦我们的经济运行超出合理区间,增长速度低于7.5%,或者CPI高于3.5%,这个时候恐怕只有微刺激是不行的。之所以现在搞微刺激是因为还在合理区间。
问:在您看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
汪同三:首先要看经济危机如何去定义,如果经济危机定义成经济增长速度的急剧下降,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还没有过。但是如果把5个百分点的经济速度下降定义为危机,那么我们有过一次。
问:为什么要保增长和促就业呢,这几年的失业率不高,为什么还要提到这个事情?
汪同三:我们现在经济效益不够高,还要靠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够保证适当的财政收入。另外,就业虽然和经济增长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线性关系,但是毕竟是经济增长是就业的必要因素。就业是一个最核心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体现人是最主要的。现在讲以人为本,大家都要过好日子,你要想过好日子的话你就得有收入。就业也是这个道理,现在就业率是这个水平,就不能让它明显低于这个水平。CPI也是这样,原来CPI就是5%以下,所以现在把上限定在3.5%。
问:您对下半年经济走势有什么预测?
汪同三:下半年我们现在想的是不要使它恶化下去。今年第一季度和去年第一季度一比下了一块,现在让它能够不再继续恶化就很不错了。想让今年GDP增长速度一下子提高到8%恐怕是不可能的。我们各个方面都能保持比较适合的水平,维持住7.5%就是很好了。以前定了一个计划目标是看超多少,现在定的目标确确实实是需要努力才有可能实现,搞不好的话还真实现不了。
汪同三简介
汪同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1990年成为我国第一批自己培养的数量经济学博士之一。1995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从事经济研究工作,先后任该所经济模型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经济模型理论、方法论及其在经济预测和政策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和美国学者的模型研制合作项目,建立了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承担总理基金项目“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对现实经济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