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意识是发展意识
人才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才发展的差距。人才发展的现实状况往往与人才意识的强弱密切相关。联合国有关调查表明,在占有知识上的差距和在人才比率上的差距,最终将导致国与国之间竞争力的差距。抓发展,重在抓人才;抓人才,理应服务于发展。革新传统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须树立发展依靠人才、发展倚重人才的观念。当前,我国已进入创新驱动的重要时期,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难题,实现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就应加紧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切实把资源开发的重心转移到人才资源上来,因为“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人才资源却会越用越多”。着眼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人才配置机制,完善人才布局和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人才意识是政治意识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国以才强。人才,自古为国之重器。“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正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因此,对人才问题应从政治文明的高度来认识,因为它体现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水平。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我党审时度势提出了党管人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我党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深谋远虑。这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我们须着眼最大限度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完善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深化党管人才保障措施。坚持以人才为本,多为人才着想、多解人才之难、多办人才之需,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从而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
人才意识是机遇意识
邓小平指出,人才难得,机遇难得。这“两个难得”的思想深刻表明,抓人才和抓机遇,既相互贯通,又相互渗透,仿佛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在全球经济危机复苏艰难、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人才争夺更加尖锐的背景下,互联网加速普及,大数据、云计算不期而至,谁抓住了人才这个关键,谁就抓住了机遇。党的十八大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其内涵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个深刻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抓人才与抓机遇的关系更加紧密。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我们面临的机遇在叠加,但最重要的机遇之一是抓好人才的机遇。我们应牢固树立“抓好人才是本职、不抓人才是失职、抓不好人才不称职”的理念,在抓机遇中谋发展谋改革,围绕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个关键,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改革发展创造“人才红利”。
环顾全球,人才意识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意识。有没有人才意识和人才意识的强弱,是衡量领导干部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切实把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贯彻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到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决定性作用,尽快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作者系中国人事报刊社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