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债务水平为GDP(经济总量)的60%~70%,进入2013年已经超过GDP的200%,这对该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困难。
大包大揽会让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走到国家社会保障濒于破产的地步。我们老龄化虽然还没有真正到来,但是我国政府的债务水平已超过了经济总量的50%。
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就是要使政府的公共债务水平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要想有力地控制债务水平,就必须应对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资金压力问题,避免重蹈许多发达国家因为养老保障而面临重大困难的覆辙。
从这个角度讲,养老事业社会化,对促进我国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养老事业的支出单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通过全社会来支持养老事业,才可能使我国政府的债务水平控制在合理区间,才可能保持我国宏观经济在中长期内的稳定增长。
同时,养老产业,包括健康产业是我国扩大内需、发展服务业的支柱产业。目前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正在逐步提高。
大家都知道,服务业的单位GDP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比制造业和其他产业单位GDP所能够产生的就业岗位要高30%,这就意味着,我们大力发展服务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仍然可以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民生水平的提高,继续保持社会的稳定。
所以,养老产业、健康产业是我国产业调整当中出现的一个朝阳产业,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一个未开垦的富矿。30年内我国老龄化市场规模将会超过万亿元人民币,更不要说在发展老龄产业当中可以创造上百万、上千万的就业岗位。
老龄化对我们是一个挑战,但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重大机遇。搞好养老产业,在全社会培育尊老爱幼的大环境,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服务产业和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
有人讲,这几十年来人类文明有两个重要成就,一是人类变得越来越长寿,另一个是大多数人变得越来越富有。长寿和富有是人类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以积极的态度把养老事业搞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努力。 (本刊记者宋明霞根据龙永图在爱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生命时报联合举办的“中国老龄化与健康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