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评论 > 正文

城镇化争夺战:中小城市谁能胜出?

叶檀

财经评论家

一旦中小城市户籍彻底放开,就是检验各个城市竞争力的试金石,一些市场环境好、资源集聚度高的城市将成为吸纳人口与资金的海绵,而另一些毫无吸引力的城市将日渐黯淡。

中国进入以人口城镇化为主的新型城镇化阶段,高速轨道交通拉近了各城市之间的距离,在各城市群之中、在中小城市之间,户籍制度将进一步放松。

这是城市经济版图、人口版图重组的又一次机会。我们已经看到一线城市人口的直线上升,还会看到另一批区域核心城市的崛起。

随着轨交的开通、距离的缩短,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向心力会越来越牢固,中国小城镇遍布开花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相反,区域核心城市的地位将更趋牢固。这是由区域大城市的资源集聚度、基建的投入强度、环保的要求、单位平方公里GDP的产出水平所决定的。只要资源聚集于大城市,大城市的吸引力就不会下降,对周边地区的资源将形成虹吸效应。

目前各个城市群的布局大多呈花瓣状,由核心城市作为花蕊,以轨道交通为花茎连接周边小城市。如武汉都市圈的1+8城市群,周边的8个城市,100公里范围内的鄂州(63公里)、黄石(84公里)、黄冈(61公里)、孝感(52公里)、咸宁(85公里)、仙桃(82公里)、天门(105公里)和潜江市(135公里),如八朵花瓣拱卫武汉这一核心城市。武汉城市圈区域土地面积5.18万km2,占湖北省国土面积(18.59万km2)的31.25%,人口占全省的50.5%,2008年(6684.92亿元)提供了全省59%的国内生产总值(11330.3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全省的60.5%,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59%,社会商品零售额占全省的66%,是湖北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经济中心区。随着与孝感等市城际轨道交通的开通,半小时经济圈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服务流等融合为一体,而周边几十万人口的小城市无法与千万人口等级的武汉抗衡。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