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周运清:房价全面下跌不存在也不会发生(3)

住房货币化一刀切政策失误,不能将住房问题全推给市场

现在人们之所以觉得住房问题大的不得了,与03年住房问题货币化一刀切不无关系。1998年,中国启动商品房市场化改革。从那时起,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寿终正寝,开始向住房分配货币化过渡,市场化的“商品房”成为了城市住房建设的主题词。2003年前后,中国把合作建房、单位建房、合资建房等通通取消,把住房问题一下子推给了市场,希望通过市场来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这是一个大失误。事实上,什么时候住房都不能推给市场,世界上也没有几个国家完全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中国这样有着贫穷落后底子的大国,怎么可能通过市场来解决问题?此外,即使想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也只是解决城市的,那农村呢?

在住房问题市场化之前,人们并没有特别看重房子,如果能买到单位的房子当然很自豪,买不到租房住也挺好。我从1984年开始跟踪、参与相关政策研究,那个时候的住房才真叫问题,很多家没房子,四五口之家只能租个十几平米的房子,现在这样的缺房户、无房户还有多少呢?但是在住房问题市场化以后,由于国家对住房采取了货币化一刀切的改革方式,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房子,房子渐渐变成社会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变成一种面子。

货币化一刀切后,政府在这个问题上还有误区,直到现在还没转变观念。政府希望老百姓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必须要转弯。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政府和相关部门谁承认过住房改革错误、谁承认过货币化一刀切错误?没人出来担责任。

事实上,解决住房问题很多民间组织和社会方式都可以参与。以城中村改造为例,可以把原本准备还建8层的改建成16层,用股份制方式建成公租房,让城中村的老百姓持有股份,共同出租、集体经营。政府应该发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过去的合租建房就是个非常好的方式,集资建房只要管理得当也没什么问题,现在的自主性商品房就可以算作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政府要在这个方面下大力气才是。

(光明网记者宋雅娟采访)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房价   楼市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