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城投总公司总经理蒋耀看来,弘毅的加盟,解决了国有控股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治理难题。过往,上海城投对城投控股的管理是完善的,但行政管理思维比较浓厚。因为一股独大,在机制创新方面不可能自己革自己的命,有了新的投资者,每一个决策都将开放讨论,更加市场化。
比如,过去对于管理层的激励,股东很难为自己开激励的清单,久而久之,激励的“天花板”与“地板”太近,管理层干好干坏与自己没有太多关系。现在新的投资者会带来一系列市场化理念,并可能促进管理者持股的实施。
蒋耀还介绍,这一混合制的改造,除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善法人治理结构、提供战略资源支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是盘活存量、优化国资布局。上海城投虽然出让了10%的股权,但仍有46%的股份,国资的控制力还在,并不是一卖了之。另一方面,因为弘毅购买10%的股份,投入近20亿元,对上海城投而言,这笔资金可以注入上海公益性基础设施领域。
引进什么样的民资?
投资者将带来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弘毅投资是专注国资国企的PE(私募)投资基金,目前已投了20多家国企。入股上海城投控股,弘毅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战略投资者。上海城投看中的正是这一点。
虽是一家上市公司,但上海城投控股仍然面临转型:从传统国有企业,向高度市场化盈利企业转型。实现这种转型,靠上海城投自身,力量不足,必须依赖国内国外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而这两种资源正是弘毅投资所擅长的。“弘毅,是带着资源的资本”,大家这样评说。
以垃圾发电为例,城市垃圾综合处理是上海城投的一项重要工作。以往,垃圾回收完全靠政府补贴,投入大收益少。现在,城投控股探索把垃圾回收这个“负担产业”变成清洁产业——通过高标准的垃圾焚烧发电。
然而,垃圾发电拼的是技术。目前,真正先进的技术仍在国外。城投控股希望从国外引进技术、合作伙伴,为此,城投控股曾与美资组建了合资公司。但合资一段后发现,新技术需要市场化、需要竞争力,原有的经营方式难以支撑这样市场化的决策。同时,新技术的引进、推广都需要国外资源协助配合,对此,上海城投资源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