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国企 > 正文

三峡双雄内斗背后:非央企个案 中层被逼站队(5)

据《企业观察报》记者了解,国有企业中,大部分的董事长被同样的原因赋予了张杰般的角色。

不过这种事情在国外企业中并不常见。由于国外企业文化和考核机制不同,即使同样是国企,对董事长的要求也截然不同。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放生曾实地考察新加坡淡马锡公司,他发现在新加坡,董事长并不经常抛头露面,就是在防止个人英雄主义。

解题之钥

中国企业联合会原会长陈锦华在谈到企业经营管理时说道:“企业经营者在个人能力、素质方面的问题,一般说来比较容易解决,但是基本制度上的缺陷则容易把企业带入无法摆脱的困境。”

对于国企董事长与总经理关系这一症结而言,制度上的缺陷已经随着《公司法》的出台而弥补,但执行层面的缺失却依然严峻。

国务院国资委2009年颁行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董事会规范运作暂行办法》中就提到,要尝试董事会聘任总经理,但时至今日,在央企集团公司层面,能够拥有这一权限的董事会仍未出现。

对此,张秋生认为,“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特殊性,但是再特殊也不应该特殊到企业这个范畴之外。”一位央企董事长也做出了类似的表述,“就董事会本身而言,不用特别强调是否是央企。央企首先是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一分子,就应该按照市场规则、现代企业制度办事。”

包括刘昕在内的多位受访者表示,“董事会选聘总经理本来是国际惯例,如果真正能够实现董事会自行选聘总经理,而不是由组织部门或国资委任命,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比现在更容易理顺一些,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的动机会更强一些,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关系相对而言也会更好处。”

对于这一方向,祝波善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说得比较明白,但从上海等地出台的改革细则来看,还没有敢于突破的先例。”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