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提高国内铁矿石产能将推高铁矿石价格
通过强化国内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产矿的供应能力,但受制于国内铁矿资源禀赋条件差、开发成本高等因素,国产矿仍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如果在当前国产矿产能潜力已较充分挖掘的情况下,强行大幅提高国内铁矿石供应能力,势必会推动大量资源禀赋条件更差的铁矿进入开采,铁矿开采的生态、环保、安全等压力陡升,国内铁矿石的边际成本大幅提高,价格必然大幅走高。
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国钢铁产业将因铁矿石价格高涨面临更加严酷的形势;另一方面,除非国家实施严厉的铁矿石贸易壁垒政策,否则国内大量成本高企的铁矿石产能在低成本的国际铁矿石产能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最终博弈结果将是大量高成本国内铁矿被迫关闭,铁矿资源供应保障还得回到主要依赖进口渠道上去。
海外矿业巨头垄断程度还将提高
海外铁矿石供应长期呈高度垄断格局。四大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和FMG公司,凭借掌控位于铁矿石成本曲线底端的最优质铁矿资源,占据了最为有利的市场地位。
近几年四大铁矿巨头产量约占全球40%,但是控制着全球约70%的铁矿石贸易市场份额,掌握了世界铁矿石贸易定价话语权,净利润率高达30%以上,极大地挤压了国内钢铁行业的盈利空间。
而据统计,2013—2019年间全球计划新增铁矿石总产能约7.5亿吨,其中四大巨头所占比例超过60%,这意味着未来铁矿石供应垄断程度可能还要提高。另外,铁矿巨头还进一步通过组建船队等方式掌控铁矿石海运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几大铁矿巨头不可能主动进行价格战损害自己的利益,而更可能会联合调节产能释放节奏,进行“联合限产”,人为制造铁矿石供应紧张的局面,继续将铁矿石价格维持在高位水平,从而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应主动提高海外权益矿比重
选择主动建立有效的海外铁矿石供应基地,将权益矿占进口矿比例提升到显著水平。如我国权益矿占进口矿比例提高到30%~40%,将对海运铁矿石贸易格局形成重大冲击,有效打破铁矿石垄断供应局面,形成竞争态势,铁矿石供应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被迫进行价格战,铁矿石价格将回归到一定水平。
如果未来我国通过有效建立海外铁矿石供应基地迫使进口铁矿石价格下降,国内的钢铁行业将因原料成本降低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如我国权益矿占进口矿比例提高到30%~40%,全球铁矿石供应将有效形成竞争局面,预计铁矿石进口价格将至少可降低20美元/吨。
仅按照2013年预计铁矿石进口量8亿吨保守计算,国内钢铁行业每年可节约进口铁矿石成本160亿美元以上,进一步考虑占总需求量30%左右的国产铁矿石价格也将相应降低,国内钢铁行业每年节约的铁矿石成本将超过220亿美元,10年累计节约的铁矿石成本将超过2200亿美元!
建立海外铁矿石供应基地的投资强度大约为220美元/吨,年产3亿吨的铁矿石供应基地约需投资660亿美元。
铁矿石价格降低后,建立海外铁矿石供应基地的投资将不可避免会出现收益下滑甚至亏损。但是,这种下滑或者亏损额大大低于国内钢铁行业因铁矿石降价所节约的成本,大大低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因成本降低所获得的收益,从整体层面考虑国家是巨大获益的。
我国铁矿石需求巨大和铁矿资源禀赋差的客观条件,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铁矿石供应仍将主要依赖进口途径(预计占比约70%),国产铁矿石只能起到调剂和补充的作用(预计占比约30%)。
而在海外铁矿石供应呈高度垄断格局的形势下,被动等待,希望铁矿供应商主动大量扩产并开打价格战的愿望并不现实。
因此,在强化国内铁矿生产及废钢资源利用的同时,只有加大支持我国企业 “走出去”,建立有效的海外铁矿石供应基地,才能从根本上破解钢铁产业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才能使铁矿石价格稳定向下,这是我国铁矿石资源供应保障战略的必然选择。
(作者系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