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治雾霾需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本刊记者 肖翊|摄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刘砚青 | 北京、河北报道
有人说,2013年对于中国人的呼吸系统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在1月2日召开的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披露, 2013年北京空气质量达五六级的重污染天数累计为58天,相当于去年北京每六七天就会出现一次重污染天气。
其实,被十面“霾”伏着的城市绝不仅仅是北京。去年10月,一场深秋大雾致使东三省的省会城市全部处于重度污染。12月初,一场持续时间超过一周的雾霾袭击了我国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12月底,被雾霾笼罩的西安市某媒体更是发出了一则题为“预计今日西安空气质量好转至重度污染”的新闻。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空气污染?PM2.5到底从何而来?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占北京PM2.5污染主要来源的69%。
“我们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能源消费比重不同,美国所使用的能源六成以上都是油气,而中国仅煤炭消费就占了68%。”在东亚大气污染治理与环保产业国际合作峰会上,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压力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大,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比任何国家都困难。”中国环境保护部原总工程师杨朝飞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能源部副部长陆佑楣日前表示,中国的能源消耗高,但能效极低。以一吨标煤产生的GDP计算,中国1吨标煤的能源消耗产生14000元人民币的GDP,全球平均水平是1吨标煤产生25000元,总体上中国消费了全球20%的能源,但创造的GDP只占全球10%。
“英国和日本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治理雾霾,花了将近50年的时间才收到效果。如今对我们来说技术是现成的,只要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我认为3到5年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说。
“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之后,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和31个省市2017年大气污染治理目标的确认工作,也和这些省市签订了责任书,把治理考核与地方政府领导的官帽子结合起来。”中国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汪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目标要求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2017年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虽然现在这三个地区的年均改善程度只有2%,但是我相信只要措施能够落实,目标实现不成问题。”汪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