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向朋友们东拼西凑,借到了10万元的加盟费和首笔货款,成了苏州第一家代理商。随后,他租下了一间120平米的上下两层商铺,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装修。
杨军再一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么好的项目,不就相当于坐等数钱吗?”谁知,命运又一次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门面都还没有装修好,电视新闻上就播出了电动车限高的政策。而杨军的电动车雨篷,恰恰就在所限高度之上。一道突如其来的政策,不偏不倚地砸在杨军头上。他慌忙联系总部想要退货,结果被拒。
杨军欲哭无泪。不但生意做不了,还背上了十几万元的债务。他再也没有做生意的本钱了,再多的朋友也帮不了他,因为江湖规矩“救急不救穷”。
生存太难?
在朋友们看来,杨军的命运就像一出黑色幽默剧。外人自然无法体会,杨军内心深处那种难以言喻的悲凉。
2010年,欠下一屁股外债的杨军,无奈地跟第二任妻子离婚了。此后,他决定去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但没想到,求职之路竟是如此艰辛,几乎堵死了他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生路。
有一次,南京有家企业招聘采购助理,条件放得很宽,杨军报了名。对方面试时,让他先交300元钱的入职押金和体检费,随后杳无音讯。他等不及再次前去打听时,对方早已换人,说没收过他的钱。杨军非常气愤,“社会太险恶。”经过反复纠缠,甚至威胁对方要报警,他这才要回了钱。
对方看他阅历不浅,谈吐也不错,竟然反过来邀他做业务经理,拉他入伙。“说白了,就是让我反过来去骗求职者的钱。”他做了一个月便辞职了。原因是他心太软,别人发现上当了,去找他退钱,他总是不忍心再继续骗下去,常常退钱。
“昧着良心赚的钱,我实在是受不了,心理压力大。”他觉得每骗一个人,就像看着自己又被骗了一次。这种感觉太煎熬。
采访时,杨军讲述了很多辛酸的求职经历,被骗、被拒和被拖等。他甚至开始询问记者:“你们需要助理吗?我可以帮你们记录一下采访过程,订票提包什么的都可以。”他不想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哪怕根本就不现实。
本来,杨军在写给宗庆后的信中承诺过,不会因为此事接受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但是如今又抱着媒体能给他带来收入的想法,接受了采访。万般无奈的命运中,杨军常常与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相互矛盾。
“有了钱,我可以是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但是现在没有钱,我什么都不是。”杨军的这番话,有些偏执,但却是他内心真实的无奈与挣扎——想扮演好自己人生的角色,可是无奈的遭遇让他不得不放弃自己应尽的责任,甚至应有的尊严。
这个苏州男人,在他49岁这一年,一无所有且走投无路。于是,他突发奇想地用“刺杀”首富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来反抗自己的残酷命运。他本不想伤害任何人,也不想轰轰烈烈,但一切事与愿违,而且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他仍旧是一个悲哀的失败者。
临别时,杨军跟记者说,他有一个愿望,想把自己的故事拍成电视剧,只是希望编剧能把结尾改一下,不要像自己现在这么狼狈潦倒,而是有一个美好结局,“至少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商界 记者 吴嘉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