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国首个碳交易平台启动,节能减排开始市场化探索
新闻事件:6月18日,全国首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深圳正式启动,并由此拉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设的序幕。此后半年间,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也相继启动碳排放交易市场,2013年由此被称为中国碳交易元年。业内人士认为,碳交易市场的启动意味着中国节能减排工作开始从行政命令转向市场化探索。
记者点评:作为全国首个碳交易市场,深圳碳交易平台的启动被安排在一个特殊的日子:6月18日,即中国第一个“全国低碳日”的第二天。按国务院决定,自2013年起每年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为“全国低碳日”,在首个“低碳日”到来之际启动首个碳交易市场,体现了中国寻求低碳发展的坚定决心。但碳交易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如何由目前的“区域试点市场”发展到“全国统一市场”、怎样由当前的“一级现货市场”迈向“二级金融市场”,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
五、中缅天然气管道投产,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建成
新闻事件:7月28日,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随着缅甸副总统吴年吞和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等共同启动投产按钮,由中国、缅甸、韩国、印度四国六方投资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按照规划,每年将有120亿立方米天然气通过这条管道输入中国,对缓解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意义重大。
记者点评:中缅管道是一条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双线能源跨国通道,天然气管道的建成通气也意味着原油管道的同时竣工,这标志着中国构建的四条能源进口通道———海上(船运油气)、西北(中亚油气)、东北(中俄原油)和西南(中缅油气)战略格局正式形成。中缅油气管道被认为是中国能源进口绕开马六甲海峡的陆上捷径,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一条多国受益的跨国通道,特别是对于拉动缅甸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六、破解雾霾难题,国家电网公司力推电能替代战略
新闻事件:8月15日,国家电网印发《电能替代实施方案》,为破解城市雾霾难题,面向终端能源消费市场全面推动电能替代工作。电能替代旨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能源消费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社会电气化水平。11月8日,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杨庆在北京公布国家电网电能替代实施目标:到2015年累计实现替代电量1000亿千瓦时。
记者点评:作为清洁绿色能源,电能不仅对于破解城市雾霾意义重大,而且对提高能效作用明示,数据显示,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G D P能耗可下降4%。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率先提出了“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电能替代方案,目的就是要引导社会主动选择电能,淘汰高污染、低效率的用能方式,进一步提高社会电气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