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国企 > 正文

中储粮连发贪腐案后被削权:一家主导收储模式打破(2)

分权方式之四:临储粮的销售采用网上公开竞价由三方共同安排实施。

2013年收购的国家临储粮食,将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通过粮食批发市场或网上公开竞价销售。中储粮分公司、省级粮食部门和农发行省级分行共同安排竞价销售标的、制定收储库点出库计划,并监督落实销售出库。

分权方式之五:对临储收购的巡检监管由三方共同进行。

在本年度收购期间,中储粮总公司将加强组织协调,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沟通协调,会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农发行省级分行加大监督和巡查力度,及时解决收购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临储收购政策落实到位。

李全根认为,经国家粮食局、中储粮和农发行三方共同确定,2013年秋粮收储委托收储企业数量为854个,涉及全国省市为数甚多,意味着监管局面复杂。李全根说,“三方监管本质上是对一家独大的中储粮进行分权,高层期望通过分权,杜绝频频发生的腐败案件,增强监管力量,有效堵住漏洞。同时,也是对继往收储政策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一次调整。”

打破既是运动员

又是裁判员旧格局

国家层面推动三家分权,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看来,一个原因是中储粮权力太大,连粮食管理部门也监管不了,甚至可以说是无人能够有效监管,由此产生的弊端很大,导致贪腐案件接连发生。

郑风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储粮的漏洞,可以称其为“四害”:一为转圈粮;二为擅自动用、压级压价、抬级抬价;三为违规拆借资金;四为小金库。

受此“四害”困扰的中储粮,曾经接连发生多起震惊全国的腐败大案。为此,甚至还研究出台了《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员工违纪处分暂行办法》。郑风田说,“这些违纪处分办法以往并非没有,只是在之前监管松懈、贪腐现象屡屡出现的情况下,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四害”中最为严重的是转圈粮现象,为此,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愤怒发声:“我到安徽南陵县去察看粮食仓库,在我没去之前粮库都是空的,后来他们把一些粮站的粮都搬过来,摆得整整齐齐。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

更为“胆大包天”的转圈粮大案发生在朱镕基总理离任之后。2013年,中储粮河南省分公司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贪腐大案。郑风田说,“比如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被查出窝案,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以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亿多元,涉案人员达110人,举国震惊。”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中储粮   中储粮腐败案   削权   一家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