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评论 > 正文

中国暂别流动性充裕的日子

钱荒”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中国流动性充裕的日子已经结束,改变了市场对流动性永远宽松的预期。

“钱荒”期间,实体经济饱受高利率折磨,整个货币市场都置身于资金周转链条拉长、流动性“涡轮”运转放缓的窘境,直到今天市场都没有完全摆脱对钱紧的恐慌。值得反思的是,一方面中国闹“钱荒”,整体高利率,另一方面中国有着最高的货币化程度,M2存量超过100万亿,M2/GDP在去年底即接近190%,远超欧美国家。

6月20日,现代版“钱荒”在银行间市场上演,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冲高到25%。在M2突破100万亿的时候,中国市场的“钱荒”显得有些怪诞。“钱荒”的导火索是央行收紧闸门,背后的根源则在于结构失衡、资源错配和资金空转。

“钱荒”过后的2013年下半年,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实体经济,都遭受着“高利贷”的折磨。债券发行成本屡创新高,信托和理财收益率节节攀升,短期的民间拆借月息高达2-4厘。整个货币供需都置身于资金周转链条拉长,流动性“涡轮”运转放缓的窘境,直到今天市场都没有摆脱对钱紧恐慌的尴尬。“钱荒”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流动性充裕的日子已经结束。央行彻底改变了市场流动性永远宽松的预期。

经济学家建议,货币当局应当在强化金融监管,改善资金错配,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支持实体经济,解决“贷款难”、“贷款贵”等多方面中寻找政策平衡点,明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应该由当下的“偏紧”状态回归“中性”。在数量方面,明年M2增长目标不低于13%,在价格方面,有必要采用多种工具,灵活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

“钱荒”冲击波:流动性压力成常态

6月20日,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冲高到25%,质押式回购利率冲高到30%,货币市场的恐慌情绪蔓延至整个金融市场。其后“钱荒”冲击波在下半年从金融市场全面蔓延到实体经济。

受到央行连续四期暂停逆回购影响,货币市场利率17日全线上扬。

“最近两个月,流动性压力又凸显,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不断上移,国债价格下降,一度引发债市恐慌,主要是因为银行同业业务不断扩张,资产和负债期限错配引发的流动性风险成为常态。”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分析称。

不过,与6月份的“钱荒”相比,眼下的资金紧张是小巫见大巫。6月20日,银行间市场发生了一次里氏九级的“强烈地震”,这给市场敲响了警钟。当天,银行间市场交易员的圈子里弥漫着超乎寻常的紧张气氛,交易员们通过各种通讯工具,不计成本地向其他机构借钱,一些大行的总行还紧急发公文,要求做好头寸管理。

“今天,银行家、交易员、投资经理、研究员都是资金掮客;今天,是真姿态,还是假摔?”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石磊如此感叹。

6月20日,隔夜拆借利率一度冲高到25%,质押式回购利率冲高到30%。此前的5月份,隔夜拆放利率仅为4%左右。货币市场的恐慌情绪也蔓延至整个金融市场,“钱荒”期间沪深两市大跌,债市收益率快速上行。

“钱荒”冲击波在下半年已从金融市场全面蔓延到实体经济。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分析称,5月底前,隔夜利率只有2%,但6月之后一直在3%以上,月末季末高到4%-6%。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和信托的利率平均在5%以上,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平均融资成本在10%以上,民间短期借贷的利率在20%以上。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判断,货币市场利率对贷款利率走高的驱动,到明年初贷款集中重定价时会表现得更为充分。今年货币市场利率的大幅上升、国开行收益成本的倒挂,必将使得明年各类企业和政府平台包括贷款在内的融资成本会大幅度上升。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钱荒   资源错配   黄金平衡点   资金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