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热点观察 > 正文

盼“蛋糕”切分更合理(3)

保护居民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

记者点评

股市分红本是上市公司的承诺、责任和义务,也是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不少上市公司因连续多年不分红,成为股民眼中的“铁公鸡”,广受诟病。说到底,股市是投资者的市场。纵观国际成熟、强大的资本市场,都是投资和融资功能并重。一个成熟的股市,应该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让股民们能够找到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分享其业绩稳定带来的回报,切实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此外,加快金融创新,为百姓搭建更多财产性收入的平台,同样十分必要。

居民收入增速能跑赢GDP吗?

实现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要以做大“蛋糕”为基础,也要以分好“蛋糕”为手段,在社会财富分配中,更加注重向居民收入方面倾斜

“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按理说咱们的收入应该越来越高。可现在手里的钱却越来越不值钱,生活压力并没有减轻。”谈到目前的收入,山东某化工厂工人王洪非常困惑。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1978年年均增长13.4%,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4%。但在过去35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高于人均收入2.4个百分点。在居民收入增速落后于GDP增速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在下降。

一般认为,如果居民收入增速能够跑赢GDP,说明居民能够很好地分享经济飞速发展的成果;如果居民收入能够跑赢CPI,能够说明居民的收入没有贬值。相比收入增速跑不赢GDP,更多人对收入增速没有跑赢CPI的感触更深。

“2003年的时候,我的工资不到2000元。10年过去了,我的工资翻了一番,但比较起来,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也在涨,生活成本提高了不少。”王洪说,跟10年前相比,并没有感觉自己的购买力有明显的提升。

收入增长和生产率不“同步”,很大程度源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重积累轻消费”的思路。客观地说,让劳动生产率增长超过劳动报酬增长,在特定阶段有助于积累,进而为投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但由此也造成随着财富蛋糕的不断做大,劳动者获得的份额反而相对下降。

居民收入增速过低的影响不小。收入增长过慢会抑制居民正常消费,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消费跟不上,投资就可能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造成产能闲置甚至过剩、产品积压、效益下降等问题。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