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经济金融 > 热点观察 > 正文

盼“蛋糕”切分更合理(2)

保护居民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

记者点评

“干得多,挣得少”,不仅影响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也制约他们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让人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成了一件顺民心的要紧事。政府是不是可以考虑适当减轻民营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化税为薪”,拓展企业提高福利的空间?此外,在进一步完善工资协商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工资的合理增长也是有益尝试。

财产性收入能再提高吗?

长期以来,不少中小股民的投资回报主要来自股票买卖差价,中长线投资并没有得到可观的回报。希望能管一管那些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63岁的徐丽虹是上海一所中学的退休教师。2005年退休后,她开始炒股。然而,作为一名有8年股龄的老股民,说起自己的股票收益,却一肚子苦水。

徐阿姨说,这些年在股市的投入加起来也有10万多元。虽然有时凭借短期的卖出和买入操作,能赚一笔小钱,但长期来看还是“赚得少、亏得多”,特别是这两三年股市一直比较低迷,持有的股票很多都被套牢,亏损不少。

“当初投资股市,主要是觉得银行存款利率不高,几年下来的利息根本敌不过物价的涨幅。”徐阿姨说,为了分散风险,就把一部分银行存款取出来投进了股市,没想到股票长期亏损。

居民财产性收入,一般可分为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一般来说,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据了解,欧美等发达国家国民可支配收入的40%来自财产性收入,而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还是个位数。

在一项媒体调查中,65.39%的受访者表示其“财产性收入”来源为股市、基金和债券。但长期以来,不少中小股民的投资回报主要来自股票买卖差价,追涨杀跌换手率极高,在中长线投资并没有得到相应可观的回报,股市投资回报总体偏低。

“入市这些年,越来越让我觉得股市就像一个‘赌场’,大多数人只有赔钱的份儿。更让我不能接受的是,股市里长期不分红的‘铁公鸡’比比皆是,真可气!”徐阿姨无可奈何地说。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要“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认为,资本市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内容就是对投资者回报及合法权益的保护,投资者可以在资本市场获得内、外两方面收入:股价利差的外部收入和稳定分红的内部收入。

“希望政策能赶紧落实下来,管一管那些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补偿一下我们多年来迟迟没能拿到的红利。”徐阿姨说。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