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重大问题研究 > 政党研究 > 正文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之特色和优势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探究之四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的国情背景相互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合作和友好协商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成果,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一项基本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笃实选择。

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与西方政党制度的竞争民主的比较

全面分析和正确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与西方政党制度的竞争民主的区别,对于深刻理解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理论,具有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

1、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是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不存在私有财团之间的利害冲突和博弈。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根本宗旨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意志和长远利益,与各民主党派所维护和反映的意志和利益在根本上是相同的,都是从国家、社会、人民利益出发,不像西方政党制度的竞争性政党只谋求一党一派的私利。谋求发展特别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业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也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中共中央批发的[2005]5号文件就明确指出:“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中党派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所以,中国就不必要也绝行不通像西方国家那样实行两党或多党相互博弈、轮流执政,代替的而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民主协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践行一种崭新的通力合作、精诚团结的以合作共赢为目的的和谐政党关系,共同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和祖国完全统一、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讲究精诚团结、合作共赢的民主运行形式,在合作协商的过程中也伴随民主竞争,即有利于照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需求,又有利于更广泛地体现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做出科学合理的抉择。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摈弃和摆脱了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两党制或多党制盲目竞争、相互拆台下导致的利益分化,矛盾激化,社会分裂,政局动荡的局面,践行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参政的各民主党派的良性互动,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合作共赢新型和谐政党关系,推动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以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这显示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的巨大优越性。

2、西方政党制度的竞争民主

这里所说的西方政党制度的竞争民主,主要指西方国家存在着以两党制或者多党制通过互相竞争、相互排斥的运行形式,通过竞争选举获得议会多数席位或总统职位而最终执掌国家政权的民主运行方式和形式。这一种民主运行形式,以英、美、法、德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为主要代表。西方政党制度的竞争民主之所以能够形成和发展,也是与西方国家的国情背景紧密相连的。

西方政党制度的竞争民主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财团的相互利益竞争在政治上的表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因此受垄断财团支配和控制,成为忠实地维护资本主义国家以及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工具。这种实行竞争民主的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一个党成为执政党,其他党则成为在野党,甚至成为反对党,各政党始终处于一种相互竞争和互相抵消的状态和模式。这种竞争状态从而导致资产阶级各政党间不可避免地出现尔虞我诈、互相倾轧、互相攻讦、互相拆台的局面。主要表现为:竞选时,各政党为了执掌或控制国家政权,各政党之间就会出现相互攻击和彼此谩骂的“丑陋”现象;竞选过后,政党分化为执政党和在野党乃至反对党,执政党力求利用自己的执政优势,削弱、压制其他非执政的反对党。反对党亦不甘示弱,他们常常采用各种手段,给执政党设置重重障碍。说的文雅点,叫做质询、诘问、弹劾,不好听则叫做揭丑、攻击、谩骂、拆台,甚至金钱收买、政治恐吓、行刺暗杀等极端卑鄙行为。比如,有的反对党假借执政党某一政策失误,无限夸大,使执政党处于被动、难堪境地,甚至被迫下台。

此外,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搞选举竞争、轮流执政,从表面上看好像十分民主,实质上则不然。因为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搞两党制或多党制轮流“坐庄”的根本初衷在于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着许多各有所图的利益阶层,需要通过竞争博弈和轮流“坐庄”以实现和达到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内部权益的均衡化。这种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在本质上只能反映和维护资产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被排除在外的。西方政党制度的竞争民主所体现的原则是,民主只能是在资产阶级内部少数人才能拥有,超出之外只能变成“徒有虚名”的民主,而处于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实际上则没有民主。列宁强调:“那种以为‘投票表决’能够解决劳动人民的‘根本问题’,这只是庸俗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观点”。[2]我们暂且不说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谁最能享受民主,就退一步来讨论。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搞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竞争、轮流“坐庄”,以参加竞选的政党来说,一方竞选获胜上台执政,就是以“牺牲”其他党派为前提的。对于被“牺牲”的其他党派来讲,这就是不民主,因为竞选失败的其他党派已经被剥夺了执掌国家权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

 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的特色

1、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协商性民主形式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提供了新的民主形式,把民主制度的完善向前推进了一步。

现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党制度的竞争民主形式,一般都是通过两党或多党竞争性的议会普选,通过公开投票与民主选举体现出来。西方政党制度的竞争民主确实是人类民主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但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恰如恩格斯曾经强调:“在现今的国家里(指资产阶级),普选制不能而且永远不会提供更多的东西。[3]”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竞争民主形式只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大资本家在政治上的“轮换”,是一种寻得资产阶级内部平衡的“杠杆”,不能解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问题”。就以参加竞选的政党来讲,一方竞选获胜上台执政,是以建立在其他党派在野为条件的,这就违背了民主的根本初衷。与西方政党制度的竞争民主不同,当代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的运行形式,具体是通过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体现和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之一。这是一种协商性民主,与西方政党制度的竞争性民主具有本质的区别。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主张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或国家公职人员的任免在决策之前或决策执行之中,先要由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各个民主党派相互之间,进行充分的民主协商,在尽可能取得一致或比较一致的意见基础上,然后进行投票、表决。这样做即可以体现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和意志,又可以照顾到弱势群体和少数人的需要和利益,从而尽量减少乃至避免导致以牺牲一部分人的权力和利益为前提的不民主现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在民主协商的过程中也有民主竞争,从而更利于广泛地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做出明智科学的抉择。所以,这是一种崭新的民主形式,能够充分地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的意愿与利益,具有西方竞争民主不可比拟的广泛性、包容性和真实性。

2、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和谐政党关系

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实践和理论框架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党派之间合作共事的十六字方针,在不断合作共事、民主协商的协商民主过程中,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的新型和谐政党关系,这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多党制具有极大的不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多党制,普遍地存在着多党竞争、相互倾轧、互相攻击和相互诋毁为特征的扯皮和低效的竞争状态。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虽然不是执政党,但却是辅助和帮助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参政党,享有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依法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各民主党派的这种独立性和平等性,成为保障其有效地发挥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的重要前提。这种崭新的政党关系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即是团结共事、诚挚协商的真诚挚友,又是相互支持、民主监督的亲密诤友,以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为重,共同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而不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都是代表一部分资产阶级的利益,执掌政权是为了谋求本政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私利。因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是一种通力合作、精诚团结的新型和谐政党关系,追求的是党派之间的合作共赢。中国这种新型政党关系俨然迥异于世界各国政党制度的政党关系,它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世界政党制度的一项创举和发明,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创立了一种崭新的政党执政方式

当代世界各国政党的成立,都是以夺取和持掌国家政权为目标的,无论是一党制,还是两党制或多党制。一般来讲,政党的终极目标就是竭力夺取国家政权并最后合法地持掌国家权力,通过政党执政来实现本政党的政治纲领、政治目标,以维护和保护政党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和需求。政党建立和发展都是以持掌国家政权作为其执政的目标,人们过去对政党目标的理解一般都持这种看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曾经存在过一党制,执政党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衡,往往容易导致体制僵化和专制腐败,合法性和民主性缺失,最终被民主革命的浪潮所推翻。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执政党通常都是独占国家权力,其他政党则作为在野党甚至反对党而存在,也就失去了管理或者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和机会,这就导致在野党特别是反对党对执政党采取对立、对抗的态度和方式,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尔虞我诈、互相倾轧、互相攻讦、互相拆台的扯皮和抵消的竞争状态,这也就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执政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然而在中国,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却出现了一个“悖论”,即政党建立和发展并不是都以执掌国家政权为目的,执掌国家政权并不是构成政党目标的唯一要素。当代中国现有的各民主党派就是最有力的佐证。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不是执政党,而是参政党,它们的职能和作用是参政议政,执政并非其职能和目标,但是这并不影响各民主党派作为现代意义的政党而存在与发展。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唯一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辅助中共执政的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在宪法和法律规定下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重大问题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中共执政又要接受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的民主监督,从而有利于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因此,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中创立了一种崭新的政党执政方式。

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的优势

1、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

判断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及运作方式的优越性,首先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促进乃至多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为经济的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保障和推动力量。在新世纪新时期,民主协商式的和谐政党关系,已成为中国政局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前提。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在本质上具有团结共进、合作共赢的目标追求,使中国在近30多年来保持了安定团结、和谐有序的一主多元的政治局面和政党格局,从而保证了国家政局的稳定,而不会出现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竞争性民主导致的党争频繁、相互掣肘的后果,乃至国家政局波动、政府频繁更替的局面。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为制订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和保持国家大政方针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打下了稳定的基础。加之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框架下,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通力合作和精诚团结,都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通力合作、民主协商的思想基础,以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作为精诚团结、合作共赢的政治共识,从而在共同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形成了高度的政治认同和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可以集中一切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资源,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持。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巨大优势,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所证明,并将继续被以后的实践所证明。

2、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过:“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4]稳定是和谐的基础,是人心所向,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没有稳定的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成为空想。

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框架下,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八个民主党派分别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建设者的政治联盟。在中国,政党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代表性,这样就可以吸纳和团结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包涵乃至同化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多元化背景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新阶层、新群体等新兴力量,使这些新兴力量也能有序地参与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管理建设中来。这些逐步壮大的新兴力量要么被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所吸收和同化,要么就成为对抗或推翻中国现存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的祸根和“绊脚石”,最终阻碍中国民主政治化进程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即能够吸收和包涵新兴起的阶层、群体,又能够规范其有序地参与政治,从而扩宽了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保证了中国政局和社会格局的稳定和谐。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可以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向心力,整合各方面的不同利益诉求,即能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能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具体利益,可以有效协调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能够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的框架下得到妥善地化解,有利于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所拥有的政治资源、社会资源和制度资源为协商性民主政治在中国的运作搭建了现实平台,这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为我们在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里进行利益整合,提供了另一种思路。”[5]

3、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化进程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的协商主体包涵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及中国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等,从而涵盖了我国现有的所以阶级、所有阶层。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不同社会阶层、利益群体和社会群体的具体利益、愿望和要求。因此,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而不像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竞争民主只能代表和维护一部分资产阶级的局部利益和权益,而是代表了和维护到了中国绝大多数民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开创了一种能够维护最大多数人的民主权利的民主形式。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化的巨大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中的两种重要形式之一,从而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长远发展来看,民主政治上的规范化发展远比近期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具有更大的收益。因为规范化、完善化的民主政治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共中央全会通过的各项决定,还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事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等,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都事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充分的协商,然后再在民主的基础上做出抉择和决定。坚持民主协商于决策之前和执行决策过程中,已基本形成制度。这些对推动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化进程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注释: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06.

[2]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97.

[3]马克思恩克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5.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47.

[5]吴杰华,种坤霞.协商民主.中国政党制度理论基石的再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8):59-61.

参考文献:

[1]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党制度研究中心编.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研究年度报告(2005)[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梁琴,锺德涛.中外政党制度比较[M].商务印书馆,2000.

[3]李景治.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4]杨雪燕.协商民主理论: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25-28.

[5]王道坤.协商民主在中国的适用性条件及其前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4):39-45.

[6]黄济福.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反观我国政治协商的意义及其完善[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50-53.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政党制度   特色   中国   协商   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