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网络非理性情绪的产生、蔓延与应对策略(4)

——关于城管执法问题的网络舆情分析

在大多数城管暴力执法的报道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商贩的“控诉”,而少有城管和其他利益相关人如附近居民等群体的声音。以“延安城管暴力执法,跳踩商户”事件的报道为例,大多数报道对此事件的描述和还原基本上都来自受伤的商贩和店员以及隔壁商贩,事实上他们属于同一个利益群体。很少有媒体报道涉事的城管和附近的居民和道路行人对这件事的描述和观点态度。虽然在执法者面前,小商贩大多数是弱势群体,但弱势群体的地位不代表他们始终是无辜的,他们的违法违规经营所带来的挤占道路、污染环境也牵涉了另一方的利益,那就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和行人、司机。

媒体在城管与小贩冲突事件的报道中仅片面地提供小贩一方的观点,偏袒弱势群体的做法,影响了公众对是非曲直的判断。这种失衡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舆论不加分辨地将抨击的矛头指向了城管。

群体极化效应。美国传媒学者詹姆斯·斯托纳(James Stoner)在1961年提出:“如果一开始群体内成员的意见比较保守的话,经过群体讨论后,决策就会变得更加保守;相反,如果个人意见趋向于冒险的话,群体讨论会得到的决策就会更加冒险。也就是说,群体讨论会得到更加极端的决策,这就是群体极化效应。”拉塞斯皮斯(Russell Spears)与其同事经过研究证明:网络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更加突出,大约是现实生活中面对面时的两倍多。

在网络环境里,人们的选择性更强,很容易发现与自己见解相似的意见。在这种选择性注意和接触的状态下网民逐渐分类形成自己的群体。②持相同意见的群体内网民经过沟通讨论,会更加强化自身原有的观点,形成同质化聚集的极化现象。微博平台因其进入和使用的便捷性聚集了大量普通公众,也即所谓的“草根”。在有关城管话题的微博讨论中,这类人更偏向于站在他们眼中的弱势群体“小商贩”的立场看问题,大多数人认为城管就是欺压百姓的恶霸,且在评论互动中,他们的意见得到强化,并吸引具有相同价值观的后来者更加主动地表达同质化的意见。

在人民日报微博6月4日发表的这条题为“小贩围打城管喊城管打人,3小贩被拘留10日”的微博下面有61页的网友评论,共1201条,笔者分析发现,持负面态度的评论者占40%,且观点保持高度一致,贯穿其中的主要有四种观点:城管打死人白打,打城管就得坐牢;质疑人民日报微博只关注城管被打新闻,却不关注延安城管打商贩的新闻;认为城管该打;认为城管在作秀。在讨论的不断展开过程中,这些偏执一方的观点和态度不断被复制,并传染给其他人,造成态度极化。这种极化容易造成“非理性”。

沉默的螺旋效应。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提出,在群体中,当个人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时,他们更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觉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人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这样一来,一方的“沉默”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了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这就是沉默的螺旋效应。

在网络空间,社会孤立的动机并没有消失,网络群体对个人意见的压力方式有所变化,强度相对减弱,但仍然存在。因此,“沉默的螺旋”也适用于网络环境。在网络匿名性的保护下,微博网友对城管话题的讨论往往言辞激烈,经常使用粗俗的侮辱性语言,甚至对于持不同意见的评论者进行言辞激烈的攻击。在人民日报6月17日发布的微博“武汉公布双面城管练摊日记,宣称是在体验式执法”中,有极端网友对每一条持正面态度和理性意见的评论进行恶意回复,并进行恶意刷屏,所回复的内容均为对此次武汉城管体验式执法的强烈愤怒和讽刺。在这种激烈的负面情绪和网络语言暴力的威胁下,处于劣势意见的一方会产生群体压力并逐渐趋向于沉默,理性的意见得不到有效的传播,偏执的负面舆论攻势越来越强大,最终导致现实世界中事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凌霄汉]
标签: 非理性   情绪   策略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