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学人天地 > 学术观察家 > 正文

关于道路问题的新认知

齐卫平

齐卫平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种坚守

把握治国理政的方向很重要的是明确坚持什么道路。这个问题起始于改革开放之初,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回过头去看,围绕道路问题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各种干扰也始终没有消停过。从国际背景看,东欧、苏联等国家的变向改道,遭来对社会主义道路可行性的质疑;从国内背景看,史无前例的实践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念、方式和路径。坚守什么,摒弃什么?认同什么,否定什么?历史总会提供理性的答案,人民也会掂量合情的道理。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后,虽然毛泽东和党中央有过一些中国化实践的探索,但对国家怎样建设和社会怎样发展缺乏认真的思考,道路基本上是从苏联现学过来的。照搬苏联模式最终使得中国没有走出一条自己的路。1978年邓小平领导党中央实施改革开放,是对我国没有走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深刻醒悟后作出的历史选择。用邓小平的话说,是要从死路中走出来。中国人民拥护改革开放,就是确定要走一条新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新路。这条新路走得对不对,要不要坚持走下去,能不能顺利走成功,这些问题应该想清楚、弄明白,然后我们才能心中有底,思想有谱,行动有力。

生活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动时代的中国人感知道路是否正确,不在于看这条道路在理论上概括了多么丰富的思想内涵,而在于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在多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条道路。道路关乎党、国家、民族的命运,因此是一个政治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道路影响人民利益的实现,因此它又是一个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道路选择从来就不是儿戏,社会主义建设走对了路,利国利民;走错了路,政亡人息。拿道路开玩笑就是拿生命开玩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的坚守,这种坚守不仅具有科学理论的支撑,更有事实认同的基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再出发的道路新认知

党中央反复强调道路问题不是无缘无故的,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路问题的阐述,需要深刻领会其中的新涵义。

第一,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到更高的位置加以强调。习近平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头等大事”,“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这些语气坚定的强调表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国家建设重大战略中的根本性问题。

第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实践价值。习近平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一系列时间数字,显示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背后中华民族全部历史的支撑,体现了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

第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新的价值定位。习近平从党的使命角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从国内发展角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共同富裕的道路”;从国际关系角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的“和平发展道路”。这些定位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新的价值内涵,向国内外传递了中国坚持这条道路将追求什么的讯息。

第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相联。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梦,必须找到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它鲜明地告诉人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程上再出发,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要求全党深刻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改革开放促进中国快速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效性,但前进道路上仍然充满荆棘。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成绩要讲充分,问题更要讲到位。习近平指出,“中国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依然会很大、很严峻,要实现已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付出持续的艰辛努力”,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整个过程中,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亮堂。

树立高度道路自信才能不走老路和邪路

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的结论,鲜明地表达了党中央对道路选择的态度。路称它老,不是时间的旧,而是样式的“封闭僵化”;路称它为邪,不是否定其他道路的正,而是针对动摇本国道路的“改旗易帜”。老路和邪路不能走,能走什么路?答案是新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达到一个目的可以有多项选择。对中国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当然也可以有多种道路、不同选项。但不是什么路都可以走得通的:封闭僵化的路中国走过,失败了;改旗易帜的路,其他国家有过前车之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俄罗斯时说的“鞋子论”是道路选择很恰当的比喻,“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对自己合脚的鞋子不自信,硬要试试别的鞋子,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

道路自信不是盲信,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不等于万事大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回避矛盾,中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遭遇的困难很重,可能的风险很大。走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有待历史的检验,但千万不能走老路和邪路,老路和邪路带给人民最可能的结果是祸国殃民。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教授、博导)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责任编辑:常妍(实习)]
标签: 认知   道路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