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守牢“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把稳政治“方向舵”。“党校姓党”是党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最高遵循。这深刻揭示了党校与党共生共荣的内在联系,明确了坚持党性原则是天经地义的要求。这决定了党校在一切教学活动、科研工作和办学实践中,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无论是课堂教学、理论研究,还是学员交流等各个环节,都要成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严守党的纪律规矩的坚强阵地,确保新时代党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稳步前进。
聚焦“为党育才”主责主业,培育执政 “生力军”。“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这精准定义了党校的核心职能。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党校在教育内容上必须牢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这三个重点。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是根基所在,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内容,引导学员深刻领会并掌握其核心要义与立场观点。党性教育是关键环节,需要通过扎实的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帮助学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履职能力培训是实践支撑,要紧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要求,着力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正因如此,党校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持续创新,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切实履行好为党育才的神圣职责。
扛起“为党献策”使命职责,贡献智慧“金点子”。“为党献策”是党校肩负的重要职责,集中体现了党校作为党和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独特功能。《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将决策咨询列为党校的基本职责。这要求党校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中具有全局性、现实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要着力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发扬深入扎实的调研作风,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兴县县委组织部 吴海龙 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