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化问题清单为服务清单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问题清单”精准转化为治理的“服务清单”,让治理力量沉到一线,让民生温度直人心。

基层治理的痛点,往往藏在群众日常的“小事”里。新就业群体奔波途中的一口热饭、老旧小区中亟待安装的充电桩、寒冬里期盼的稳定供暖……这些看似琐碎的诉求,实则是治理与民生之间的连接点。社会治理现代化从来不是悬在空中的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暖“新”驿站里的一杯温水、“云公交”的预约响应中。这种“零距离”识题,让“问题清单”真正源于民生、反映民需,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民生末梢,让群众感受到“被看见、被重视”的温暖。

识别问题只是第一步,能否高效解决问题,考验着治理体系的协同力与执行力。全国2850个县级综治中心实现对群众各类诉求的“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呼和浩特新城区细化矛盾纠纷处置“流程图”,让群众“看图办事”;北京市民热线用数智化手段实现“精准派单”……这些机制创新让群众诉求有人接、有人办、有回音。通过“清单化管理、闭环式推进”,让治理举措精准对接群众期盼,干部有更多精力沉到一线解题,为民服务落地有声。

社会治理不是“一阵风”,群众的需求也会随时代变化而更新,这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让“问题清单”动态更新、“服务清单”持续优化。既要推动数智化升级,优化智能派单算法,让诉求响应更高效;也要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把移风易俗的“服务清单”变成村民自觉行动。如今,全国2.4亿实名注册志愿者、135万个志愿团队活跃在基层,生动印证:社会治理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全民参与的“大合唱”。当群众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参与者”,治理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格局才能真正形成。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不断回应民生诉求、破解治理难题的过程。从“问题清单”到“服务清单”,背后是治理理念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的升级,是治理方式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型。唯有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把解决问题的“实招硬招”落在实处,才能让治理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的社会治理图景,在神州大地愈发清晰。(唐代远)

[责任编辑:曲统昱]